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带着物资回来做知青(六零) > 第40章 赵家出事

第40章 赵家出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饭后,罗书记并没走,跟着沈黎开会。

他也不发言,就坐在一旁听,时不时跟身边的秘书主人小声嘀咕:“你们说,这制糖厂不小,还有罐头厂,要是建起来,就洪山大队这点人,肯定不够,咱们给他们选个地址,盖个大厂子,你们说可以吗?”

地方选在哪里,当然是离县城越近越好。

不仅能解决其他大队的甜菜销售,还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这些人都是人精,听话听音,自然听出来了,秘书道:“沈知青怕是不同意。”

她只是洪山大队的大队长,又不是县委书记,管不了县里的事。去公社都不愿意,更何况去县里。

李主任不是庆安县的人,只是笑着,不吱声,其他人也觉得不行。

虽然和沈黎接触不长,却也看出来了,沈黎性子固执,不会轻易妥协。

罗书记想了想:“同意不同意,咱们问问。”

要是成了呢,会为百姓带来更多的利益。

洪山大队的制糖厂,规模太小了些,就那么几个人,太过浪费了。

沈黎还在开会,说了今年的规划,先是修路,再是豆制品,然后是红薯粉,地瓜粉。

要是可以,还可以做罐头。

他们靠海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里面东西多,比如海带,紫菜,各种鱼虾,应有尽有,海带晒干直接卖,鱼类可以卖鱼干,还可以做成鱼罐头。

罗书记见沈黎侃侃而谈,忍不住叹息,这个沈知青,非池中物,这样的人,能交好就交好,万不可得罪。

会议进行到尾声,沈黎道:“先这些吧,过几天修路,妇女们分开,榨油,做豆制品和地瓜粉条,计划书我都写好了。”

话落,赢得一片掌声。

沈黎见罗书记不走,就知道他们还有事儿,便让罗书记直接说。

罗书记也不拐弯,笑着道:“你们干得不错,就是规模小了些,想不想扩大规模,我给你划地方,建个大点的厂子。”

沈黎笑出声:“罗书记想让我带动全县的劳动力呢。”顿了顿,“现在真办不到,首先马上入冬,来不及盖工厂,就算能盖工厂,建厂子需要钱,我就想问问,这些钱哪里来,让我们洪山大队出,我们可出不起。”

罗书记也知道,自己心急了些,不过先例也没钱。

他笑着道:“你们大队挣了不少钱,建一个大一些的厂子,应该没问题。这不,我都给你拉订单了,你不能只顾着你们自己大队,庆安县不少大队村子,都很穷,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我这心里难受。”

“这是您这个县委书记的活,跟我这大队长没关系。”沈黎很直接。

“你要是想当县委书记,我可以让给您。”罗书记半开玩笑道。

沈黎摆手:“你可别吓唬我,我做不来。只能当一个村的大队长。”

她知道罗书记想干什么,继续道:“您不能着急,我们才跨出去一步,你就想让我们跑起来,要是步子太大,人心浮躁,这就不好了。

做事吗,需要一步一步来,不急。

您可以把我们大队当县里的试点,随时带人来参观,我保证,绝不私藏,该教的不该教的,我全教了,您看怎么样。”

罗书记也知道,一口气吃不成一个大胖子,一口答应:“行,就按照你说的办。”

“工程队什么时候到,到时候我们管饭。”沈黎希望路早点修好。

罗书记看向秘书。

秘书道:“说是三五日,我再去催一催,争取这两天就过来。”

送走罗书记,沈黎去顾卫东家,找到程元谨,将地皮的事说了:“地皮就在顾奶奶家东边,半亩地,不算小,你们要是真想住下来,这两天就找人盖房子,村里应该有人,过两天工程队来修路,村里人都要去修路。”

程元谨搬了搬椅子,指了指,让沈黎坐下:“谢谢,我去找人,这件事你就不用操心了。”

北海舰队离这里不远,找几个人盖房子还是可以的。

“不客气,程老师是我们村的老师,我帮也是应该的。”沈黎看了看,问:“你们吃了吗,晚上要是不够住,就去大队部凑合一晚上。”

她让顾卫东送肉了,也不知道送来没有。

“吃过了,肉很好吃,菜也好吃,还有白米饭,两个孩子吃了不少,我妈没胃口,没吃多少。”程元谨道。

“我哪里有些奶粉,还有麦乳精,一会儿你跟我去拿,给程老师补补身子,她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千万不能倒下。”沈黎道。

“我带了,谢谢。”程元谨再次道谢,除了感谢,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沈黎摆手,起身欲走:“你们忙吧,我还有事,先走了。”

她走后,程景初牵着两个孩子进来,问程元谨:“你有你舅舅的消息吗?”

程元谨摇头,舅舅做研究,这是国家之根本,就算动谁,也不会动舅舅,就是委屈了表哥一家,在燕京怕是不好过。

他想了想:“妈,我再找找关系,把表哥一家弄到这里来。”

洪山大队有沈黎,有她在,这里就不会乱,要是可以,他想把那些人都弄到这里来。

不知为什么,他相信沈黎,莫名相信,或许是因为那么梦,梦中没有沈黎,他死了。

现在遇到了沈黎,他活得好好的。

程景初激动:“可以吗?”

要是侄儿一家来洪山大队,的确比其他地方要好,这里民风淳朴,村里人都想着挣钱,没人想着□□别人。

“问题不大,妈,您带着程皓和程静先在这里,我回部队一趟,马上要入冬了,房子要抓紧时间盖起来。”程元谨还是不放心,问程景初,“妈,您可以吗?”

他真担心母亲犯病,自己不在,他们该怎么办。

为了孙子孙女,程景初也要坚强,让程元谨回部队,她照顾孙子孙女没问题。

程元谨还是不放心,找到顾卫东,让顾卫东多看着程景初。

顾卫东很喜欢程景初,一口答应,还说自己办不到会找沈黎:“沈姐姐最好,她不会不管,程叔叔你去忙吧。”

程元谨欣慰,摸着顾卫东的头,夸了几句,想了想又去了知青点,找到沈黎,说不放心程景初,让她多看顾一些。

他很快就回来。

沈黎自然答应,问程元谨,什么时候回来。

程元谨说:“应该很快能回来。”

“行,我帮你看着点儿人,保证不会出事。”

为了节约时间,程元谨没做停留,当夜回了北海舰队。

北海舰队,陈师长办公室。

程元谨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一个瓷缸子:“师长,我觉得洪山大队不错,沈知青值得信任。”

除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沈黎从未做过出格的事。

这样一心为民的人,他不该怀疑沈黎的身份。

陈师长嗤笑:“现在不怀疑人家的身份了?”顿了顿,笑着问,“还请人家帮忙呢,十七八岁,带领一个大队走向了致富的道路,还让县长刮目相看,这个女同志,不简单啊。也不知谁有福气,能把人娶回家?”

他说话时,看向程元谨。

程元谨眉毛轻佻:“师长,我要带人造房子,你扯这些没用的做什么。”

话落,电话响了,陈师长拿起电话,问那边是谁。

瞬间,他看向程元谨,嗯了一声,挂了电话。

程元谨觉得不对,就问:“谁的电话。”

总觉得和自己有关系。

陈师长没说话,走到程元谨身边,拉着一张椅子坐下,沉默一会儿,才开口:“是老首长,他,可能被查了,让我好好照顾你,还让我不要告诉你。”

老首长没想到,程元谨此刻就在他的办公室。

程元谨紧了紧瓷缸子:“我能打个电话吗?”

燕京有自己的人,赵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一问便知。

陈师长嗯了一声,让程元谨去打。

程元谨先给大表哥一家打了电话,说了下放的事,又给一个发小打电话,问了赵家的事。

原来他离开后,发生了那么多事,先是赵司令被人看了起来,后秦美兰离婚,把两个女儿留在了家里。

这是不打算要女儿了。

也是,秦美兰重男轻女,一心想要个儿子,怎么会带着两个女儿,对她来说,两个女儿就是拖油瓶。

大女儿被送到了兵工厂,两个小的才十五岁,还不到下乡的年纪,如今没人管没人问,天天被人查,还怪可怜的。

程元谨冷笑:“可怜?”

那也是因为,她们的母亲是秦美兰,他不会同情她们。

挂了电话,程元谨向陈师长要了一根烟。

陈师长没给:“你不会抽烟,别抽了,你父亲的身份摆在那里,应该不会有事。”要是动了上战场的老同志,大家会心寒。

“我不担心他,再说,他和我妈离婚,我姓程,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这些年摸爬滚打,没人知道,他程元谨是赵司令的孩子,要不是赵司令来电话,陈师长也不知道。

陈师长不知赵家的事,只知道赵司令离婚另娶,再看看现在,年轻小妻子离婚,因为革命,他也被人看管起来,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呢。

程元谨不管赵家的事,翌日带着休息的兵来盖房子,砖瓦送得很快,木材也部队有,给军属们盖房子剩下的,有钱就能买到。

房子很快建起来,一共五间,三天就盖好了,还盘了暖炕,拉起了院子。

为了不让自己的兵吃亏,程元谨找沈黎买了野味,院子里架起了锅,天天炖肉,吃大米。

他不认识村里人,盖好房子,和沈黎说了一声,带着人离开。

沈黎带着几个知青,问程景初:“阿姨,您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帮你做。”

程景初喜欢沈黎,让知青们进屋,拿出奶糖招待她们:“没有要做的,你们吃糖,有什么活我也能干。”

她虽是资本家的小姐,出国留学过,却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相反,她很独立,后来为了夫妻融洽,她做饭的手艺不错,可惜,终归没能留住男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