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秋之月 > 第42章 超纲题

第42章 超纲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江颂月现在是残障人士,出行很不方便,我原本提议让她坐轮椅,坐地铁上下学,但是她硬是说一根拐杖就够了。我知道她骨子里是不服输的性格,但是这样真的很危险。

我试过强硬地告诉她买个轮椅,不然很危险,但她硬是拒绝了,说自己不会被区区小腿粉碎性骨折打败。

区区??

那看来,江颂月在她认定的事上是不会轻易妥协的。她属于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挺有两下子的,这糖醋排骨做得真好。”江颂月十分中肯地回答道。

“这对我来说可是奢侈品。你都不知道我在做成功第一盘糖醋排骨之前,浪费了多少原材料,不是糖放的太多,就是酱油倒太多。前几次烧出来的,只能说是能吃,算不上是一道菜。”我回忆道。

直到领取到补助金,我才有机会烧一些比较贵的肉类。这一盘排骨要花四十多快,而我之前一天的伙食费都不到四十。在这之前也没有多少时间去研究像糖醋排骨这样,稍微有点复杂的菜谱。

“不过啊,这种东西只要成功了一次,以后就很难再失败了。”江颂月说道。

确实。

“说起来,学校今年破天荒地在摸底考出超纲题,会不会是因为今年高考?”

有可能,今年的高考卷子上出现了大量的超纲题。第三次世界大战几乎从来没有在之前的教学内容中出现过,就算是出现,也只是提到一个名字和发生的时间罢了。但是高考就是考了,还考了整整十分,满分才一百五十分啊,出卷人要求学生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根据短短的三行材料写一篇小作文,来阐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对这个世界的影响。

那么遇到这种东西,只能把它当成是一道寻常的材料分析题来思考了。只是很多老师,包括那些重点高中的老师,根据高考前几次模拟考的情况,信誓旦旦地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考,考完之后纷纷被打脸。

这或许就让相当一部分老师陷入了恐慌。

光是出超纲题还不够。那道10分的题,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而C高那道题的平均得分才勉强够到2分。所以C高的老师急了。

光是一道题,就跟别人拉开了至少三分的差距,这怎么行?从现在开始加大力度还来得及。我想,那些出摸底考试卷子的老师应该是这么想的吧?

“可是,考纲内的东西才应该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吧,超纲的知识点远远多于考纲内的知识点啊,这样下去真是个无底洞了。”江颂月十分无奈地说道,“物理光是课内的东西就非常让人头疼了。一道简单的过山车加速度问题可以千变万化,我目前遇到的就有五种过山车了。很难想象要是出超纲题会是怎么样的情况。让我制造过山车?”

“不排除这方面的可能。”我吃了一口糖醋排骨,味道确实还不错。

“这是无底洞,也是内卷的开始。”江颂月补充道。

C高并不是第一个在常规考卷中引入超纲知识点的,甚至可以说是整个S市最后一批引入超纲题目的学校,因为C高一贯的教学风格就是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课内的知识点,把那些基础的分抓到手,那些难的题就放了,不强求,也求不来。

这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学生普遍智商不够,真正意义上的智商不够,或者是天赋点没有点在学习上,另一方面是那些难的题占比分值并不是很高,得分的难度也相当大。比起同等分数的基础题目,想要拿到那些分数就得付出成倍的时间和精力,还往往一无所获,是个投入成本高且收益小的操作。

遗憾的是,C高这样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培养出那样的理想学生,因为照理来说能把这样的基础分抓牢的话,那么一张150分的试卷至少能拿到100分,而C高学生每年的高考分数平均分一直是在80分上下浮动。现在超纲题的引入,让原本能靠扎实的基础拿到的分又低了不少。在看了今年的卷子之后,王世忠老师惊叹于,今年高考政治试卷上的基础题分值占比才76分,刚刚超过一半的分。

而超纲题,占了整整36分。

这可能也是老师们开始抓我们超纲题目的原因。

高考这样出题,会导致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程度稍微好些的学生在应付那些超纲的知识点时,由于发散思维的存在和平时基础的积累,会更加地得心应手,而程度不好的同学,不仅平时的基础题目会丢分,难的题目也会大量拿不到分。总体而言,平均分是不会变的,强者恒强,弱者更弱。刷下去的是那些中间水平的学生。

但是各大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会随之提高,也就是说,现在高考筛选考生的标准提高了。

标准提高,意味着考生和高校市场的供需变化关系。现在的考生数量远远大于高校招生人数,高校宁愿少招一些人,确保自己的生源质量,也不愿意多招一些存在明显短板的偏科学生。

人才市场接近饱和,未来的高考和就业也只会越来越难,这是铁一样的事实,高考中出现的超纲题只是这个问题的一个缩影罢了。但是这好像不是我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在多想这种东西只是徒增焦虑罢了,现阶段要做的事是好好应付明天的摸底考试。

“我并不认为大量出现超纲的题目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是我们无力改变这一现象,因为它的根源就在于高校招生人数减少、工作岗位减少,再进一步说就是当今社会人口比例的严重不平衡这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江颂月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

“嗯,这样的考试模式一旦继续下去,是利好我们这样的人的,但也毫无例外地会摧毁C高的大部分学生,不知道那个学习群的存在会不会改善这一现象。”我叹了口气,“不是所有人在看到那种卷子的时候,都还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的。”

作为一个擅长发散性思维的学生,我倒还挺喜欢超纲的知识点的,因为有些其实稍微动动脑子就可以想到,再加上我并不薄弱的基础,合理推导一番其实做出来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这种跳跃性的思维是一把双刃剑。有的时候我给别人讲题的时候,他们总是说我跳步骤。没错,我确实省略了中间的一些思考逻辑,但是那些对我来说习以为常,相当简单的逻辑链,他们要我拆开来解释好几遍才能听明白。从1到4,我很自然地就能想到中间有23,可是他们想不到。

不过这不是他们的错,所以我每次讲的时候都特别细心,他们需要我讲什么,我就讲什么。有的时候甚至讲好几遍,讲到他们听懂,能完整地复述一遍思路给我听。可是我能帮他们的,也就仅限于课内的东西,超纲的题完全不同,回答那些问题的时候用到的思考过程甚至也有可能需要当场想,这就很难跟他们解释了。

“唉...难说。”确实,这很难说。

摸底考试考完没多久,分数就出来了,我还是年级第一,江颂月还是年级第二,但是总体的平均分比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低了十几分。老师在试卷中引入了不少超纲的题,政治更是离谱,满分150分的试卷,超纲内容占到了25分,政治这一门的年级平均分刚刚达到90分。

我本以为政治老师进教室的时候脸会非常黑,责怪我们为什么做不出来那些题,但是老师神色平常地对我们说道:“这些题你们是第一次见到,不会做很正常,多见几次类似的题目,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不要再错就好了。”

这对于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学生来说是毁灭性打击,在开学之后的几次考试中,老师们无一例外在试题中引入了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题型,说这是未来高考的出卷趋势,让我们尽快适应。

结果,我们不仅没有适应,考出来的分还一次一次变低了。

一向很少生气的英语老师刘碧霞在一次周测过后的第二天,捧着我们的试卷进教室之后把它摔在了讲台上,底下的所有学生心里都是一惊。

“你们怎么回事啊,难题做不出来也就算了,这么简单的定语从句,我都讲了十几遍了为什么还能给我再错?”刘碧霞抬高了声调厉声说道。

老师啊,你确实是讲了十几遍了,但是全都是上学期讲的啊,这学期开学都一个半月了,你是提都没提过一次定语从句,而且这次考的定语从句也不是多么常规的知识点,考的是一个非常生僻的搭配,做不对很正常啊。我在心里默默反驳道。

“再这样下去你们简单的题分数抓不到,难的题也拿不到分,这样的教学模式或许真的不适合你们。”有一次课间,班主任楚默志把我约到办公室,了解了一下平时班上同学们的学习状态,他说自己布置的课后作业的确不是常规的知识点,但只多想那么一点点就能做出来。全班几乎只有我是完全做出来了。

那些题目在网上搜不到答案,而且很多人其实是不愿意额外思考的。

“确实,我们还不适应。”我觉得基础薄弱的同学被迫去做难的题,只会两头不兼顾,加剧退步。

“高考的出题模式就是那样的趋势,超纲题和难题的占比就是在逐年上升。还好,你们现在才高一,还有足够多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楚默志说着,叹了一口气说道,“这种出题模式,真的很让人进退两难,但是相当合理,也不可避免,只是迟早的事罢了。”

我明白他的话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国家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努力型的人才了,它需要的是天生聪明的人。

可是天生聪明的人又有多少呢,那些天生聪明的人甘愿留在国内这样教育资源有限的地方学习吗?如果国家真的是这样想的,那么它们给优秀人才的待遇为什么没有提高。

为什么要做出这种自相矛盾的决定,一边筛选优秀人才,将资质平庸的人拒于门外,一边维持现有的人才待遇标准,放任那些人才留在国外深造。

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好复杂,是不是很多事,都不能用寻常的逻辑去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