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末路行 > 第122章 痴人悲-沈兰轩

第122章 痴人悲-沈兰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廿□□华录-痴人悲-红海棠-沈兰轩

【痴人悲】

欣欣然落瑶池,寂寂然守清凄,痴痴然望微曦,默默然逝长夜。

天真的、枉自凋零,错信的、死难瞑目,挣扎的、头破血流,参透的、哀词唱彻。

——

醉花阴咏红海棠(越·沈兰轩)

半面娇容半掩门,霞色映满盆。良时宴瑶台,鸦雀长啼,借梅一缕魂。

血色罗裙染朱痕,华清池中影。西风赐佳酿,愿敬红颜,不见有黄昏。

表面是沈兰轩写红海棠,实则是作者写沈兰轩。

“半面娇容半掩门,霞色映满盆”是沈兰轩的外貌,书中提及沈兰轩有三分像童妍,却比童妍更精致袅娜,小小年纪便艳绝后宫,也是浓颜系长相;

“借梅一缕魂”借的是梅花(亦可指书中徐知卿)的【敢】,徐知卿敢想世人所不敢想,沈兰轩敢为宫妃所不敢为;

“华清池中影”用杨贵妃之典,彰显沈兰轩的人生追求就是做一个沐浴帝王爱情的宠妃;

“西风赐佳酿”与沈兰轩的结局——在深秋被秋华一杯金屑酒赐死相照应;

“愿敬红颜,不见有黄昏”,沈兰轩死时年仅二十三岁,的确没能见到人生的黄昏。

意译:

娇艳的红海棠只露出了一半的容颜,另一半藏在门后,花儿的艳色如同天边的晚霞映入盆中。在这样好的时候摆起瑶台宴,有鸟儿啼叫着,为红海棠借来一缕香魂。

娇艳的红海棠如同血色的罗裙上再染了一抹胭脂痕,又像是华清池中翩翩起舞的杨贵妃。西风为之动容,送红海棠一杯佳酿,愿它永不凋谢。海棠喝下酒,脸颊愈红。

————

玫瑰。最是多情,多情不似无情苦。自是佳人,由来情多。

这是沈兰轩那年占得的签子。

抽得此签时,她只觉得准极了。

还好、还好,殿中满座,无人会因一句签文而遐想先帝妃嫔竟对自己的小叔子生出不该有的念头。

沈兰轩抱起琵琶,奏了一曲《月儿高》。

这首曲子有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霓裳羽衣曲》*。

-

幼时每观《长生殿》,沈兰轩必心驰神往如入戏中久久不醒。

丫鬟不解,问:“杨妃魂消马嵬驿,虽终与明皇团圆月宫,终究是后人想象。这样悲伤的故事,姑娘喜欢什么?”

沈兰轩却说丫鬟不懂。

“能历一场如此荡气回肠的情爱,便是死也值得。”

她不喜欢平平淡淡古井无波的日子,那太无趣,无趣到让她觉得可怖。

若非如此,沈笠也不会想把女儿送入深宫。

经绮绫阁入宫那天,沈兰轩颇为高兴。她想,她也可以做一回话本里的杨妃了。

可傅承启不是唐明皇。

傅承启对沈兰轩好,因为她是沈笠之女,因为她能讨母亲高兴,因为傅承启心怀悲悯地看待每一个被囚于重重枷锁之下的人,而不因为她是妍妃、天子的女人。

沈兰轩能感受得到,皇帝待她就像待妹妹一样。

她想,她得争宠。

然而她没有这个机会了——

沈兰轩入宫仅一年,傅承启便撒手人寰,留下满宫遗孀。

如秦懿兰所想,对大部分妃嫔来说,皇帝的崩逝意味着解脱。

曾经的利益冲突随着利益分配者的死去而瓦解,一切的争斗都没了意义,于是她们可以心无芥蒂地坐下来喝喝茶、赏赏花、闲话家常。

然而沈兰轩最怕过这样的日子。

她也尝试接受过。

她问罗惠、问童紫薇,如何熬过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时光?

罗惠与童紫薇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在她们眼里,这样的日子并非一成不变枯燥乏味。

罗惠说:“每一日的云卷云舒都是不同的,每一日的晚霞也是不同的。看着四时景象,寻觅这些不同,用笔将它们记成诗、描成画,与我而言就很有趣。”

童紫薇则说:“你瞧那些花儿,乍一看都是红粉一色,细细看去却不尽相同。就是同一株花儿,从花苞到盛放也有不同的颜色。我看着它们从一粒种子长出娉婷之姿,便觉得心被填满了。”

沈兰轩不懂。

她知道云霞是美的、百花也是美的,可于她而言这都只是锦上添花。若连锦都没了,花儿又能添在哪儿呢?

她沮丧地走在不见尽头的宫巷里,走一步是红墙,走十步是绿瓦,走百步千步万步都是不变的景象,她害怕了。

她不要过这样的日子、一定不要。

-

夕阳西下,最后的一点余晖缓缓移去,最后只剩下皇宫一角还在光下。

沈兰轩顺着那余晖望去,入目是满身酒气的小皇帝醉倒在高台上眯着眼睛看夕阳。

她呆了许久,才走上前去,轻声唤:“皇上?”

小皇帝费力地睁开眼睛,像是醉得厉害认不出她来,问:“你是?”

沈兰轩张了张嘴,终于什么也没说。

她就这样坐在小皇帝身边,直到夕阳彻底藏身鸣山之后,偌大的皇宫被夜幕笼罩。

-

这一夜,沈兰轩彻夜未眠。

她想,她为什么不敢告诉皇帝自己的身份?

因为她是先帝的妍淑夫人、皇帝的皇嫂。

她不敢说,因为她生了不该有的旖旎绮念。

可沈兰轩又想:所谓“不该有”,是谁规定的“不该”?

为什么先帝走了,她们就要为先帝守一辈子寡?

她们是人、活生生的人,又不是一件陪葬品!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总能让人敢于生发许多平日里不敢想的狂妄念头。

可到了白日,沈兰轩又不得不做回她的妍淑夫人,像个呆子一样坐看御花园一成不变的景色。

-

傅承襄喜欢童朝颜,为她不惜顶撞太后。

沈兰轩听说了,托腮想着,或许他们才是明皇与杨妃,而自己只是个看客。

可这样也是好的。

他们为死气沉沉的皇宫带来了难得的生机。

皇太后眼里的风波动荡,却是沈兰轩眼中的快活与热闹。

她开始远远地关注起童朝颜,看着她昨儿穿外邦人的服饰、今儿玩自己没见过的铁皮车,沈兰轩仿佛觉得自己活过来了,寂寂深宫的日子也不再难过了。

直到那一日,朝堂上传来消息——安妃卖官鬻爵、罪大恶极。

沈兰轩慌了。

她怕,怕浩浩皇城里最后一抹生机就此消逝,怕傅承襄从此一蹶不振甚至随安妃去了。

她不懂朝政,只有去找童紫薇,让童紫薇救救自己的亲妹妹。

童紫薇去向皇太后求了情,回来时告诉她,皇太后不会杀了安妃,沈兰轩舒了口气。

然而安妃终究是保不住的,她害了皇太后的掌上明珠荣珍公主。

沈兰轩想,至少、至少要保住傅承襄的孩子。

可那一日的皇太后像是变了个人,再不是对她笑意和蔼的慈妇人。

皇太后细长的指尖扼住童朝颜的脖颈,那句“哀家又不是没杀过自己的亲孙儿”,低沉阴冷的像无常低吟。

皇太后用最残忍、最羞辱的刑罚赐死了童朝颜。

别人不知道“蝶翅”与“梳洗”是什么,她知道。

沈兰轩在父亲的案卷上见过。纵使是罪大恶极穷凶极恶之人,受了这两道刑也没有不吐真话的。即便是在最阴暗的秦镜司,这也是最狠的刑罚。

她吓坏了,哪里还敢求情?

马车辘辘远去,将童朝颜凄惨的哀嚎抛在身后。

沈兰轩靠在罗惠肩头瑟瑟发抖,害怕与怜悯之外,竟又有一丝窃喜——

没有童朝颜,她会不会成为傅承襄的杨贵妃?

-

答案是不会。

沈兰轩自请上了小姑岛照顾傅承襄,可此时的傅承襄早已不是沈兰轩记忆中的小少年了。

他颓然又痴狂,每日反反复复念的只有一个名字:朝颜。

她知道,她不可能成为傅承襄的杨妃了。

她这辈子,都不会再有机会成为谁的杨妃了。

沈兰轩偷了傅承襄的酒大醉一场,她又哭又笑,问丫鬟:“我往后的日子要怎么过?”

没人能回答她。

不知是醉了、痴了、还是疯了,那些只敢在夜里生发的念头疯长起来,沈兰轩想,她要一个孩子,一个能带给她生机与希望的孩子……

她求了徐德岁三个时辰,终于求得她的庇护。

徐德岁答应为她安排好一切,待孩子生下来由她转报皇太后,说是皇帝在小姑岛临幸的宫女所生,再由沈兰轩出面请求由自己来抚养孩子。

谁也没有料到,早已与傅承襄情断决裂的皇太后会拖着一身病骨亲赴小姑岛。

这个才四十多岁却满头华发的妇人带着最后的一点慈母之心来看望自己的晚辈,却被毫不留情的给予了痛痛一击——

她视若女儿的沈兰轩怀上了她小儿子的骨肉。

早已癫狂的傅承襄更是借此直击她心窝:“这就是你给你的好儿子选的儿媳妇!家门不幸,这是你的报应!”

皇太后这辈子愧对很多人,能排上第一位的,必是傅承启。

傅承襄太了解自己的母亲了。他这一句话,成了送走皇太后的最后一根稻草。

沈兰轩哭倒在地,看着曾经那样疼爱自己的皇太后行将就木,看着自己成为这对母子之间又一道不可弥补的裂痕,终于感到后悔。

她不后悔怀上这个孩子,她后悔自己不该入宫来、不该想做什么杨妃、不该看什么《长生殿》……

-

“西风赐佳酿,愿敬红颜,不见有黄昏。”

年少赋诗,想着不愿自己美人迟暮,熟料一语成谶,秋华送来了金屑酒,她再不能见黄昏了。

沈兰轩终于能够把心里积压多年不可说的哀怨吐诉一净:

“我才二十三岁!我做什么要为死去的皇帝守丧?!做什么要守着深宫无边清冷孤寂?!她们乐意过守寡孤苦的日子,我不乐意!”

“若早知入宫后是这样的日子,我说什么也不会来。”

“下辈子,我宁可流落风尘,看一世烟花,也再不过一日清冷日子。”

————

祺祯八年……七月初十,上承两宫皇太后慈谕,册秦镜司掌镜使沈笠女兰轩为妍妃……秦太后尤爱沈氏,以沈氏好曲剧而赐朱镜殿以居,擢织造司安司衣崇仪侍左右……

九年正月……十五日,上恩泽六宫,擢妍妃沈氏为贵妃……七月,上染疾……再加恩,晋贵妃沈氏为夫人、号妍淑……

……

辉元七年……十月……妍淑夫人沈氏因劳成疾,积月不报而终发。十四日夜,皇太后遣扈问之,曰:请上勿念,多挂民政。皇太后闻之愈恸,凌云楼急召医官十数……是夜,沈氏殁于双香仙馆……皇太后闻讯痛惜,旨追为穆宗顺淑皇后……十五日,平江园齐发丧……顺淑恭皇后沈氏兰轩,享年廿三……

——《越史》

————

作者的碎碎念:

1-“痴人悲”

沈兰轩,痴于情爱,悲于情爱。

她像是一个言情小说看多了的姑娘,满心期待获得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也羡慕别人的爱情。当知道自己注定得不到这样的感情后,沈兰轩就像坠入荒漠的鲜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她想要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在深宫里怎样才能有盼头呢?答案只有一个,生养一个孩子。

“挣扎的、头破血流”。

这种头破血流不只是物理上的,而是身心双重意义上的。沈兰轩在挣扎,她想要挣脱后宫这个牢笼,想要挣脱“女子不能改嫁”的制度囚笼,想要为自己挣一个有希望的未来。然而旧事物的顽固是她无法撼动的,她只有成为旧事物的殉葬品。

“海棠”有苦恋之意。唐绮与沈兰轩,俱是苦恋,只是一个凄婉,一个轰动。

2-沈兰轩即童妍+沈行烟,

这一点从她一出场就通过她的外貌和家世写明了。

童妍如果没有女儿就失宠,她也很有可能痴狂疯魔(但不会干出秽乱宫闱的事,沈兰轩能做是有王朝大乱礼崩乐坏的客观前置条件的)

沈兰轩最后遗言说“宁可流落烟花”,对应的就是沈行烟的经历,这句话也是沈行烟在生命结尾的内心写照。

她们三个的共同点是“真诚”,因为不同的原因(根本原因其实相同)而落得同样的结局,“痴”。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沈行烟选择了沉寂地灭亡,而童妍与沈兰轩选择了爆发。但在三千年制度下,她们太渺小,于是爆发也成了灭亡。而同样是爆发,沈兰轩与童妍是不一样的,她是有思考的、有进步的,她意识到了禁锢自己的不止是宫墙而是宫墙之下的制度,她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胆大妄为的行径是在冰冷无情的制度上撕开了一条口子(此处不讨论沈兰轩与傅承襄的伦理关系,重在封建制度对女性、对被统治者的压迫)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开始“爆发”,也就是制度凋亡的开始了。

一个小点,沈兰轩和童妍都死在23岁,而她们又刚好都是朱镜殿的主人,正应一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3-关于秦懿兰为什么追封沈兰轩为皇后?

沈兰轩才23岁,正文中没说她生病过,而沈笠作为禁军统领与女儿一定时常往来(沈兰轩能第一时间知道安妃被当朝控诉也是这个原因)沈兰轩没有任何预兆的骤然离世,还与傅承襄同一天、比秦懿兰早一天,是一定会引起沈笠这只秦镜司老狐狸的警觉的。何况秦懿兰还不许她尸身入皇陵,沈笠有极大可能在秦懿兰身后查明一切。那么沈笠如果查明会怎么做呢——秦懿兰不敢赌。

沈笠和朝廷所有官员都不一样。他做官,一开始是为了生存和找妹妹,后来则是一种“玩”的心态。秦镜司的工作让他得以窥见人世百态、人性复杂,他以此为乐。所以大越面临危难时,沈笠常常是一种旁观者的心态——他不在乎大越如何,也不在乎百姓如何。濮真入侵傅仪宁出逃平江,沈笠不规劝;总管太监在皇帝驾崩之际未尽宣读遗诏之职而先殉主,这样不合常理的蹊跷沈笠不查;皇帝砸碎玉玺,沈笠的第一反应是“有意思”……正文朝堂戏还没展开的时候就透露过,沈笠是傅仪宁争储的一大助力,而他同时还是傅仪昕的挚友。可想而知在当年那场“良性争储”中,沈笠是两头下注,甚至坐山观虎斗——他在看戏,看一场皇家兄弟相争的好戏。夏风曾说沈笠可用,而秦懿兰拒绝了,因为她看不到沈笠的真面目。傅承襄曾质问他还记不记得秦镜司第一要旨:只听君王不涉党争,很显然沈笠根本没把这话放心上。被傅承襄用砚台砸了脑袋,沈笠的反应是“以阴鸷的目光盯着天子”,其后又用自己擦血的脏帕直接堵了天子之口——这是臣子作为么?

不忠君、不爱国,这才是沈笠。他现有的唯一软肋,就是独女沈兰轩——否则秦懿兰也不会以此为要挟逼迫沈笠配合自己的削爵行动。那么如果沈笠查出爱女之死是秦懿兰遗命,手握兵权的他有没有可能一转身成为推大越下悬崖的那只推手?即便他只是消极应战,对此时风雨飘摇的王朝也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秦懿兰必须竭尽所能为大越拢住沈笠。

秦懿兰做了两点安排,其一就是追封沈兰轩为皇后,封建社会女性的最高地位;其二则是封沈笠为武兴侯——她明明是最厌恶分封勋贵的,却也不得不用这样的方式来挽救王朝——皇室要想统治稳固就必须用人、要想人心归附难免就要封爵,所以所谓“削爵让利于民”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只要皇室在,就永远会有贵族。这也是傅仪宁明知“天下欲宁,门阀贵室不得存”之言而从未行动的原因,他知道,一旦皇室与贵族站上对立面,王朝的根基就不稳了。

4-沈兰轩谥号

沈兰轩的谥号是顺淑,摒弃了原有的“妍”字,而这个谥号是秦懿兰给她的。在秦懿兰的眼里,秽乱宫闱罔顾伦常的沈兰轩已经配不上这个字了。

注意,秦懿兰的视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她的上位史也是她一步步从被统治阶级到统治阶级的变化,入宫前的她有时还会思考自己不幸的根源,然而“翻身”后的她却一步步成为曾经自己不幸根源的捍卫者。徐知意就曾说过:“一时苦还是一直苦?你当然会选择后者,因为你早已不是受苦的人了,太后娘娘。”秦懿兰的身份发生了转变,看待事物的视角也随之变化。在她生命的最后,她已彻底成为封建主义卫道士,因此沈兰轩在她眼里才会变得十分不堪。

5-关于沈兰轩的史料记载。

这段可能是篡改最多的史料了。

首先,“因劳成疾,积月不报而终发”,为沈兰轩安排合情合理的死亡原因;

其次,“曰:请上勿念,多挂民政”,解释“积月不报”的原因,为沈兰轩打造贤德人设,使得追封其为皇后合乎情理;

最后,“殁于双香仙馆”,捏造沈兰轩死亡地点,掩盖沈兰轩与傅承襄难见天日的关系。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月儿高》和《霓裳羽衣曲》,有观点认为是同一首曲子,现今的《霓裳羽衣曲》也是依据《月儿高》的曲谱复原的,但二者究竟是不是同一支曲子仍存争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