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皇兄叫我晏晏 > 第132章 对面见

第132章 对面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回军点兵,城虽未攻下,但劫粮草的成果不错。

这次安排,胜。

大齐朝那边定军心生乱。

李经很高兴,下令赏酒,犒劳三军,但李简言明日要攻城,暂且不要。

李经思量一二,端着酒入帐中。

晏琅在营内,将士清点,她的人折损了两成,士兵的尸体被大齐朝的人一把火烧了个精光,看有些被带回来的伤员,晏琅宽慰了几句,便“躲”进了营帐中。

她问刘远昭何时能结束,那些人如何——指被绑架的人。

刘远昭道“他们无事”,她安心待在营中便行。

至于结束,刘远昭望着前方,他似乎望着比较远处,道:“结束?会有这一天的。”

晏琅望向他望的方向,北边。

接下来又攻城两次,大齐朝军不出,太子发诰文,令李氏贼寇俯首称臣,只要他们带领人众投降,可免罪恶。令他们在澎海上管理输运,负责海上航行船只安全,两位当家分别为海上总镇、副使,以使兵止戈、民安心。

李经看见诰文时大笑,太子,是有点担心了吧,他令军再次猛攻,在他看来,于剩余援军到来前,他就能攻破城池,或者,即使援军到来,也不惧。

大齐朝的兵弱了。

太子至聂城之前,已令收容夙、建延两城百姓的知府下发告示,令民众不必畏惧,而他亲自去除逆军中,也令许多知晓信息的百姓放下一点心,不然,在聂城之后的城池,恐怕这时已经生乱。

粮草被劫,太子一定是着急了,他发诰文恐怕是想拖延时间。

李经保持着这样的想法,每次攻城,他都保持着一种“雀跃”,在他的瞳孔中。

他以为那八万军定也不足为惧,本探查到消息,援军还有八日才能到,在此之前定能攻破城池,但援军竟提前四日至,这,打乱了李氏军的阵脚,且援军——

并不如之前以及他们所预料那样,不堪一击,他们,攻退李氏军,将李氏军打得节节败退。

短短六日,就将李氏军打得退至夙城外。

援军将领,得到信息,大都也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却仿佛如有神助,反攻策略、作战中一些兵法、小手段齐出,还有用一些阵法。

所以,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李氏贼寇逼退至夙城外。

李氏贼寇回到海上,他们在海中一个近岸岛上。

太子命令暂且停战,再发诰文,希望贼寇识时务投降,免更多流血牺牲。

李经与李简在岛上的驻扎点。

营帐中,李经道:“消息不对,那些——”

“那些兵不该如此,那些将领——”

他很急,又躁,又有点忧道:“不对,是有人,是有人吧?”

“他们有军师!”

李简道:“据闻那位太子便于军论有些政见,如今再发诰文,或许先前他是故意令那两万援军让我们放松大意,他们军中……也,定有精通兵道之人。”

那些,所有的战法、“伎俩”、无人见过的阵法,相辅相成,环环相协,非极为精通之人不行。

但他们打探不出来。

李简道:“我们不用过于着急,他们既然想招降,我们就与他们周旋,先拖延时间,把我们与——”他说到这,顿一下,道,“那位的‘承诺’,结了,日后也好——”

李经道:“是这样,不过,我想回海上了。”

“抢了两城,还有这些财宝,已不算白来一趟,也让那些民众,知晓还有我们李氏,当初大齐朝是夺了我们李氏的天下。”

李经心头很不安,他要让那些护卫再尽心护卫他周遭。

夙城。

距夙城军营有一段距离的地方,一个烟柳巷旁侧,内一栋无其余人的九层楼阁上。

第八层,一只手,推开窗,烟笼薄衣垂在手臂下一点,臂皓白如雪,身倚在窗前。

内里,有两位姑娘在说话,一会儿唤“公子公子”的。

公子身前,有个着黑衣的人影,他是负责传递公子的意的。

此时,接过一个锦轴,询问:“公子,这会儿也不去军中吗?”

明公子言:“师兄还在,收尾的时候再去吧。”

黑衣人离去,一个有点大的脑袋窜到琅计轩身前,她拿着一本古籍,道:“师傅,三才阵与鸳鸯阵,您如何认为这两个阵法最合适,我认为,另有,也挺合适。”

琅计轩看眼她的书,又看向窗外,旁,站在别处一点,一位小子,看着琅计轩,道:“师姐,您就别烦师傅了,师傅歇歇。”

他手持着本书,看着琅计轩,眼中,仿佛有某种粉色,目不转睛的,琅计轩“瞟”眼他。

收到眼刀,男孩儿立时将书持到面前,端正,道:“师傅,我看书很认真的!”

女孩儿没看男孩儿,就是盯着书,在琅计轩面前不离。

琅计轩站了会儿,他:“过来说说。”

女孩儿站到他身旁。

琅计轩身上的清淡香在窗前,酝荡开。

……

见大齐朝水师在岸边排布,李氏贼寇这次长了心眼,退到了距夙城较远的一处海岛上。

另选的海岛,前方海湾时狭时阔,贼寇长于海上,他们的海上作战能力在这种地方能得到更大发挥,对于朝廷军队,则会有些不适应。

朝廷军队驻扎于岸前一百丈的平地上。

朝廷再发诰文,这次,李经与李简领兵在能见着朝廷军的岛屿上,朝廷军在岸边,两方相对而望。

太子在众军将之前,他身旁站着一位将领。

将领为新的总兵,他对着澎海余孽大声念招降文,希望他们早日“弃暗投明”。

晏琅御着马,在李氏阵营靠前,她戴着幂篱,见着淮时和。

仿佛“许久”未见了。

皇兄模样一样,但晏琅觉着好久未见了。

她手在缰绳上攥紧。

淮时和看着晏琅。

她穿着清粱色的衣裙,腰间一条五彩的丝绦,戴着浅色幂篱。

李氏贼寇不认降,派人回复他们绝不惧大齐朝军队。率军回营。

晏琅离去时,她停两息,将头转回,朝向淮时和的方向。

她知晓,皇兄,也在投向她的方向。

回营后,晏琅走在离营十几丈距离处的水边,水边搭建了一条长木板伸向水中。

走上木板,晏琅蹲身下去,十几条鱼游到她身边,她的腰前,彩色丝绦轻飘扬。

晏琅见鱼,她取下丝绦,在水中晃了晃,以一定的手法。

那些鱼不但没被吓走,还在水中游了几圈,渐渐组成一个字。

晏琅见了,丝绦停住,她后又扬了扬,那鱼才散开,又游走了。

方才,在她眼前组成的字是——“等”。

这是长鱼先生的“耍”鱼“秘法”。

晏琅将丝绦收上,起身,离去。

在她被刘远昭威胁那日,回梁府时,夜间,晏琅见到隔得有点远,但瞧来是一块儿的长鱼与竹蒿子先生。

他们二人,一个高长,骨瘦如柴,穿着开线、手脚腕处明显短一截的黑布衣裳,竹蒿子一般;另一人身上搭着根钓竿,折起来的。

两人远远瞧见晏琅,见到她身后的二爷以及一旁的刘远昭。

晏琅那时未朝人打招呼,他们见到,也只是停一下,见晏琅眼色,就走过了。

后他们敏锐,发觉出有什么异处,晏琅又言暂不想见人,竹蒿子先生便驱使他的“小伙计”,一只老鼠,爬过檐角、屋壁,到晏琅面前。

晏琅这才也想到可以请竹蒿子先生等相助。

那时,晏琅被刘远昭“看顾”,虽在屋中的活动未受限,但他们小心看着她不让她能随意传递消息出去,且晏琅也担心于严嬷嬷等不利,便“不动”。

发现竹蒿子先生的小伙计后,晏琅用纸写了几行小字,将纸卷入老鼠腹部的一条暗筒中,将信息送了出去。

晏琅只送了这一条出去。

后,她到了李氏军中。

与竹蒿子先生取得了联系,在军中虽然监视多,但人多嘴杂,却也更容易。

回到海上后,这是又与长鱼先生能联络了。

那条五彩丝绦是长鱼先生以往向她展示“秘法”时,赠予她的。

竹蒿子先生信中让她在海上,将五彩丝绦带在身上。

长鱼先生让她今日等,等她需要的东西。

先前到李氏军中后,晏琅将一部分财宝给了刘远昭,与竹蒿子先生取得联系后,也既是与张诉取得了联系,他曾令竹蒿子先生询问可否需要财宝,他都可以安排。

还让她有任何需要,让他相助。

晏琅回到营帐中,如今时机,她要去,见一下淮时和。

她要去,亲自见一下。

晏琅营帐旁,另一个营帐边,有两个人影,他们视线投向晏琅的营帐方向,其中一人,面目较年轻,长着一行短胡子;另一人则脸,两颊微鼓,看着二十五六岁模样。

他们瞧有一只老鼠,自远处忽然蹿到晏琅营帐边,后,钻入了营帐中,又有一只旱獭,在旁一草灌中探头——

两人往另一旁看去,见远处一棵大树上,“扒”着一只松鼠,爪中抱着个像是松果的东西。

二人收回视线,慢慢远离。

晏琅收到了需要的东西。

在军营中被严格监视,刘远昭知晓晏琅会易容,所以不能让军营里出现一点与易容有关的物,晏琅今日多亏竹蒿子先生的小伙计们。

夜,晏琅营帐中走入一个兵,是她令他来汇报一下军中情况,此兵长得有点细瘦。

一刻后,兵出,旁营帐外的守卫兵朝晏琅的营帐看来,他们更多是负责监视。

瑛瑛拿着一叠垒好的衣服,走在营帐口前,她视线投向那观察着晏琅营帐的士兵,士兵见她眼神,瑛瑛的手在托盘下,五指几乎快“弓曲”,内,一个女声道:“瑛瑛。”

瑛瑛的手慢慢放平,端着托盘,进帐,那士兵感觉鬓边冒汗,因那女孩的眼神,看着,十足不善。

他不知他颈间爬了一只黑色的小指甲盖大小的蜘蛛。

内,晏琅床上“拱”着一个“人影”,阿木方才替晏琅出声,他两只手绞着棉线玩儿,拟声对他来说是一门轻巧手艺。

小咕会变戏法,会医术,他在小主身边不能比他差。

他们的小主,不在这帐中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