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休惊别鹤 > 第20章 橐驼废庙

第20章 橐驼废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赵执将一行人分为两拨,扮作来建康城中谈生意的北地商人,就住在秦淮两岸的酒楼,行动分别由靳氏兄弟统筹。而他和元骥由于是熟脸,只能散开独自行动。元骥弄来一些简单易容的东西,尽量将两人的特征掩住。

赵执在半夜去过一次将军府,却发现那里被禁军完全包围,根本不能避开看守越进墙内。

赵釴起事前,已命元骥将慕容氏秘密送往交州安顿,随行的只有一个老仆和侍女云姿。元骥做事令人放心,可是慕容氏的行踪为什么会泄露,皇甫及又是派谁人去将她抓了回来,如今关在哪里?

赵执率一行精锐在城中活动两天,终于从大理寺一位喝醉酒说漏了嘴的寺丞那里探到一些确切的消息,慕容氏不在大理寺和刑部监牢,而是在宫中,至于关押在宫中哪里,这位寺丞就不得而知了。

常朝已罢了三天,皇甫及每日不见其他臣工,只定时召太子、尚书令钱漱徽及各部尚书前往议事,宫城内外交通减少,连谢赓都没有得到召见。

刑部大牢。

地字号的一间独立的囚室中,赵釴已经两日夜水米未进。看管的人得到命令,只要性命还在,就不许给他提供饮水及饭食。

地字号囚室坚墙厚壁,几无亮光。赵釴被带出来时,差点被午间过强的日光晃倒。他被带到太极殿东面的东堂,这是皇帝日常听政与召见大臣之所,过午后却悄无人声。

赵釴被内侍揭开蒙着眼睛的黑巾,东堂之中只有皇甫及一人坐在高高的御座上。

“罪人赵釴,叩见陛下。”

皇甫及看着下面屈膝跪地的人,一瞬间有一种他刚刚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感觉,那是二人年少时候的事了。

“你既然自称罪人,你就在朕的面前自陈己过吧!赵釴,你犯了何罪?”

“臣犯,大不敬之罪。”

皇甫及冷哼,握紧了手中的尚方宝剑。这把剑被祯王交回,祯王没有用好它,如今被罚禁闭在府。

“御史台已定你谋逆之罪,你居然狡辩自己只是大不敬!想不到你赵釴临到头竟是怯懦小人!”皇甫及重重一拍桌案,大声呵斥道:“赵釴,你不妨将你的大不敬之罪说得再清楚一点!”

桌案的闷响在空旷的东堂内回响,重帘后的数十刀斧手屏气凝神,只待号令。

自那日在书房和谢赓谈话后,李秾一直闷闷不乐。

她在想要不要回到家乡梁州去的问题。

太平年时,野川镇的农户家里都有几亩薄地,村人还会组成商队,按季节前往西北天山等地贩马卖回大晛,赚取薄财以资家用。她要不要回到野川镇和村人一起贩马?可梁州的太平又能持续多久呢。她这样无家无族的卑微小民,在大晛生存如同蝼蚁。

李秾情绪凌乱,不知不觉走到人声鼎沸的秦淮河岸。

谢赓说这个冬天很少有人坐得住,但是在李秾看来,两岸的舞馆依旧歌舞升平。

但街面的巡防确实变得有些异常,李秾注意到御道及两旁的巷子以及河岸密集的人流里,都有扮作普通都民的军士,装扮寻常,但是举动警觉,像是在搜寻着什么人,但是普通的都民显然都没有注意到这一异常。

虽是寒冬,鹤鸣楼楼台上的舞女却披着轻薄的纱衣起舞。

听说鹤鸣楼新进了一批高昌舞女,长相大异于大晛人,且歌喉热辣,腰肢曼妙。每当舞女们的轻纱随风飘起,都能引起楼台下围观人群的欢呼。

李秾倚在桥头,凝神去听楼台上的高昌琵琶曲,眼神却好像看到河上一艘画舫中有个熟悉的身影。

她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仔细往河上看去,却又并未发现那人。

好像是赵执。

李秾疑惑地走上一艘画舫,和船家讲好价钱。画舫刚准备离岸,只见鹤鸣楼巨大的楼台下一阵骚动,好像起了什么乱子。

船家让李秾先到舱里,准备将船划离鹤鸣楼一段。

李秾刚走进入舱楼之中,突然被一个惊人的力道捂住口鼻,被一把拖进画帘后。

“别出声!”

这艘小画舫上此时只有李秾一个客人,有人正藏身在舱楼内的画帘后。

李秾被捂住口鼻,可是她和制住她的那人对视数瞬后,都认出了对方。

捂住她的人正是很久没见的赵执。

赵执认出了她,看她被捂得非常难受,几乎憋出了眼泪。手一松放开了她,然后又冷冰冰地说道:“不要出声。”

这时,岸上有民众打扮的人掏出一块牌子,要船家打开舱楼的门。

船家将门窗打开,里面却只看到李秾一个人坐在雅座上饮酒。岸上那人看了一眼,转身便去查问别的画舫了。

李秾放下酒盏,装作被河风吹得受不住的模样,随手将那舱楼的门窗关上。

“赵大人,你出来吧,岸上看不见了。”

赵执从画帘后走出来,对李秾说道:“多谢。”

李秾惊讶:“赵大人,你,你何时回的京城?”赵执率使团离开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李秾还记得那天是一个雪后的晴天,他和谢赓站在幕府山上眺望他离去。

赵执避而不答,只说:“你不必问这些,免得给将军府惹祸,今日也当从未见过我。”

李秾被他冰冷的眼神吓住,怯怯地说了一声“是”。

露台上的船家不知有异,将船渐渐划离鹤鸣楼那一片混乱,在河道中缓缓地向下游驶去。

过了好久,李秾忍不住又说:“可是,赵大人,你回京,谢将军知道吗?他很担心你。”

赵执从纱窗边投过来一个狐疑的眼神,问道:“谢继业跟你说起我?”

“是,谢将军视赵大人为挚友,他说,心里不想您回京。”

“他倒是什么都跟你说。”赵执想这养马的小厮定有什么特殊之处,让谢继业能对他另眼相待。

过了一会儿,李秾大着胆子问:“赵大人,你是不是不欲人知道你回京城,从而在鹤鸣楼中藏身?”

赵执注释着眼前这个有些聪明的小厮,一时不知道谢赓跟她说了多少事,但是谢继业那个人为人十分谨慎稳重……

李秾却像是猜到他在想什么似的,说:“赵大人,谢将军没有告诉过我你在哪里,今日画舫中偶遇你躲避岸上官兵,我猜出来的。”

赵执走到他对面坐下,倒了一杯酒,“你不必叫我赵大人了,我如今避难回城,藏身暗处,陛下视我赵府中人为叛贼,我从那日离开使团,就不是朝廷的赵侍郎了。”

“是。”

李秾却一时想不到应该称呼他什么。

赵执一直在透过纱窗看外面,李秾知道他在寻找机会上岸藏身。

她想起去年除夕夜的幽馆,他和谢赓拦住昭宸郡主,不让她的黄犬欺负自己。她不知道朝廷会对他做什么,却想在此时帮帮这个人。

“赵……郎君,鹤鸣楼虽客来客往不易辨人,但如今既然被官兵盯着,就不能再继续躲在里面了。我知道附近有一个地方,闹中取静,既能探听市井动向,也更安全,你……”

赵执坐下来问她:“什么地方?”

他没有把这小厮的话放在心上,却是凭借对谢赓的信任,而没有对她产生怀疑。

李秾向露台上喊道:“船家,靠岸。”

那船家缓缓地将画舫划入岸边停靠,赵执一瞬间有些紧张地抓起腰间的沉渊,却见李秾拿着雅座上的酒壶去到船家面前。

“船家,你这壶中的酒味道十分浓醇,令人口齿生香,不像是坊间的黄酒。我想请教请教你,这酿酒的方子是哪里寻来的?”

那健谈的船家得意地笑起来,转身和李秾聊起酿酒的方子,赵执趁他转身的这个间隙,飞快地上了岸。

李秾和船家讨完方子,岸上却不见了赵执的身影。

“郎君!”

李秾小声喊了一声,也不敢带他的姓。

赵执从岸边的小巷后转出来,“我在这里,刚才多谢你,我走了。”说罢转身要走。

李秾叫住他:“你不相信我?”

赵执皱着眉,似是没有耐心:“我凭什么相信你?”

李秾说:“那你先跟我去看看那个地方,看看是不是比鹤鸣楼好。”

赵执往四周环顾,他虽然自小生长在建康城,却完全不熟悉城中的普通街巷。李秾正用一双大眼睛盯着自己,出于对好友的信任,赵执点了点头。

那是鹤鸣楼不远处的一座废弃的寺庙,因塑像倒塌,附近又有许多香火旺盛的佛寺,因此这个寺庙虽在闹市却无人问津。

赵执跟着李秾走入后园,后园中居然有一片菜圃,一个聋哑的橐驼正在浇水。李秾跟那橐驼比划了一阵,对赵执说道:“他答应让你住在这里了。”

赵执问:“他是谁?”

“这橐驼就在这里住,以前他救过我一命,后来有一次他大病一场,我把我的钱借给他看郎中,此后我们就是朋友了。他,值得信任的,你相信我。”

赵执并不相信她,他在这寺庙中查看,发现这座废弃的寺庙如李秾所说,真的是一所绝佳的藏身之所。侧门出去即可进入街巷,可以及时观测到附近的动向。又可以在庙中召集元骥他们而不被人搅扰,不远处就是车水马龙的河岸,他们一旦被发现也容易藏匿行踪。

这时,前门突然有人大声踢响了门扇,有脚步声向后面的菜圃而来。

赵执警觉地一把捏住李秾的手腕,“什么人?”

李秾被他捏得极痛,却只带着他闪避到一处篱笆后面。那橐驼拿起放在屋檐下的一副扁担,出去了。

“橐驼以替人挑担为业,会有人来叫他挑担,但不进入后园来,通常就在前面叫,橐驼有些微弱的听力,听到就出去了。”

过了好久,果然并不见有人进来。

“赵大人,你不能藏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那样反而令人起疑……”

李秾挣了两下,赵执发现自己还将她的手腕捏在手里,他放开,那白净的手腕上立即出现一片红痕,李秾尴尬地站在原地。

赵执说:“我凭什么相信你?你在谢府中也是个来路不明的人。”

这人真是冥顽不灵,李秾有些生气,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想一走了之。

转念一想,心里却也知道,以他如今的处境,这样处处小心也是为了自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