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曾不事农桑 > 第16章 开工

第16章 开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天微微亮,村子里的鸡鸣声,狗吠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一开始觉得吵闹的声音,现在也听习惯了,村子里的早晨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仲芒也比往日收拾的更利索了,并且还提前让南大娘帮忙按照罩衣的样式做些几件衣服和帽子。前期就是南大娘和山大娘以及仲芒三人做事,因为前期不熟悉,还需要把大规模制作的流程走一遍,另外在他们的酱油没做出来之前,绝对不能把配方流出去,黄豆酱算是酱油的一个幌子。

山大娘和南大娘也早早的来了作坊,来了就穿上了和仲芒一样的罩衣和帽子。三人上午就等着收陶缸和簸箕斗笠。

簸箕和斗笠最先送过来,青爷爷和请奶奶还有他们的小孙子三人,先运来了一部分,仲芒几人又跟着回去运了一趟,才算拿完,这阵仗一路上村子里的人都在打招呼,时不时就会有人问上两句。

陶罐也到了,按照事先规划的位置指挥着把陶缸都摆放好,每个陶缸配一个斗笠。簸箕都就放在外边的竹架子上。

一起给青爷爷和送陶罐的人结算了钱,还一并付了后续小篓的钱。

山大娘先涮洗了两个陶缸,然后她们一起把豆子倒在陶缸里,再去河里担水倒在陶缸里,把豆子泡上后一边翻搅,一边打捞浮上来的杂质和干瘪的豆子。泡好了豆子上午大家就逐一把陶缸和斗笠都洗刷了一边。等到下午豆子泡的逐渐圆润了,就开始开火煮豆子,把豆子煮熟后捞出放在簸箕上晾晒,等表面的水分晒干后,就赶快撒上面粉用手把豆子和面粉完全融合,确保每一粒豆子都被面粉包裹了,就放进灶台旁边的屋子里,等待它的自然发酵,这样不停的重复,把两大缸豆子都拌上面粉,足足用了20个圆簸箕。

发酵的时间大概需要3-5天。她们又闲不住,干脆就又泡的更多的豆子,仲芒看着这干劲,就觉得发酵的屋子是不是建的小了。如果顺利的话,这四十个陶缸很快就能装满,每天做两缸的酱,那么陶缸就可以循环利用了。

南大娘看着这么多豆子和白面不要钱一样的使出去,心疼的不得了。“这可必须得成呀,我看着这么好的豆子和白面,我都心疼,从来没用过这么多的白面,手上沾的都够我们家吃一顿了。”

“指定能成,咱们要是做成了,到时候卖出去,还怕买不回来豆子和米吗?”山大娘倒是想的开了。

仲芒心里想着,不知道几天后看到盐也这么用的时候,会不会更心疼。不过在这个时代,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敢下定决心这么干的人是不多的。仲芒还是要给她们定定心。

“放心吧,肯定能行的,到时候肯定抢着来买。”

“要真是抢着来买咱家的东西,那不得高兴的三天三夜合不拢嘴。”山大娘现在就笑的合不拢嘴了。

南大娘也跟着笑了起来。

干了一天活儿,没一个喊累的,反倒是因为对未来的憧憬就开心的哈哈大笑了。中午是山大娘家的喜儿做了饭送过来的,连同大米和小麦的,虽然山大伯和大娘都很疼爱喜儿,但是该做的家务活儿倒是少不了的,毕竟家里的活儿多人少。

喜儿和仲芒印象中的古代女子还是有点不同的,仲芒以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常态的,实际上在村子里的房子,哪有二门。

出门砍柴,割草,下田播种,收割,哪个都少不了的。喜儿有点黑,但眼睛是亮的。甚至山大娘还提起了喜儿的婚事,等到她哥哥的婚事办完,就该办喜儿的婚事了,仲芒真实看到十五岁的孩子,觉得还是跟婚事挂不上勾。还好没人管她的婚事了。

“小芒年纪也不小了,大娘也帮你留意着。”南大娘没有闺女,只有两个儿子,还都不在身边,听到这就想着可以操心一下仲芒了。

“是了,小芒和喜儿一样大,是该好好说个人家了。以后家里有了男人,就好多了。”山大娘也赶紧重视了起来。

仲芒赶紧拒绝了。“我不着急呢,多赚些钱一样能把日子过好的。”

听到这话喜儿抬头看了看仲芒,这种话从没听人说过,近来听的都是‘找个好婆家,以后好好照顾公婆和相公,再生养几个孩子,把日子过好。’她看着娘和婶娘们也都是如此的,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可是她不会赚钱,是要像爹和哥那样,做木工赚钱吗?那好像还是洗衣做饭更容易些。不过她觉得小芒和以前很不一样了,以前小芒只想等她爹回来,对人也爱答不理的。

“赚钱终究是不易的,况且家里每个男人在这村子里总是会受些欺负的。”山大娘看的明白,并且自古以来也都是如此,家中男丁少,在村子里是会有一些隐形的欺负。

“这作坊现在是空荡荡的,等陶缸都装满了,咱们也得轮流来看着才成。”南大娘虽然不爱出门,但村子里的事她也是多有听闻的。

“好,我们就在隔壁住着,我们来守着就是了。”

“你一个小女娃,守着跟没守根本没差别。”山大娘直接拒绝了仲芒的提议。

几人又煮了一锅豆子。直到把四十个簸箕都装满了才肯停手。这可好了,明天直接没活儿干了。这样也好,总不能天天耗在这里。这几天就持续观察就好了。

仲芒把山大娘和南大娘送走后,她自己也有时间再规划一下了,根据今天的干活儿速度,其实以后只需要每天上午干活儿就可以了,等黄豆酱开始买了就可以慢慢扩大规模了,把作坊周围的空地也用上。

晚上检查了大米和小麦的功课,又想起了大米的信,寄出去到现在也有一个月了,就是不知道这里距离都城有多远,什么时候能送到。眼下除了等,没有别的办法。

大米看着今天作坊的火热,就好像看到银子进口袋了。“老大,你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挣钱呀~”

仲芒耐心的解释。“今天才刚做完准备工作,距离做好黄豆酱最少还要等一个月,第一波卖出去才能转回成本钱,真的挣钱就要等到下一批了。”

显然是小孩子一贯的想法。“这么久呀,挣钱可真不容易。”

不知道大米能不能听明白。“刚开始是不太容易,可坚持的久了,慢慢的就能赚钱了,并且是稳定的赚钱,我以后一会慢慢想办法,再赚更多的钱。”

“我不要很多钱,有姐姐就行。”小麦难得参与进他们日常的睡前聊天环节。

仲芒跟进接了小麦的话,毕竟能让他感兴趣的话题并不多。“有了钱,我就可以送你们读书,还可以再盖个大房子,以后你们长大了,学有所成,我也可以再去其他地方,这都是需要钱的,所以我钱才能一直有姐姐呀。”

小麦说这话时有点着急,有点执拗“我不要去其他地方。”

显然小麦更缺乏安全感。“好,那我们就一直在这里,慢慢挣钱就好了。”

大米倒是没打算安慰小麦的。“傻小麦,就算一直在这里,我们也是挣更多钱更好呀,以后我长大了,就要给老大挣更多钱。”

“那你要帮我挣钱就得先学会算账,明天再多学一刻钟的术数吧。以后给我当大总管。”说完这话,仲芒觉得自己此刻成了传统的家长,不管是说什么开头的,最后总能扯到学习上。正准备改改口,就听到大米应下了。“好,那我把术数学好。”

看着这个激励适应于新手。

经过仲芒连续几天的观察,大豆的表面都长起了细细的白色的绒毛,两天后绒毛变成了黄色,就可以吓到陶缸里了。山大娘和南大娘也每天上午来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再简单打扫一下卫生。

仲芒也没特意等着,就先干了起来,等到山大娘和南大娘来了之后,仲芒已经自己下了两簸箕的豆子了,下一簸箕豆子,就撒一层盐,大致的比例就是两斤黄豆,六两盐。仲芒把配比告诉了山大娘和南大娘,但是叮嘱了她们,不能告诉除了三个之外的人,以后就算要招人帮忙,这个环节也必须她们三个来干。其他的人只能负责除此之外的步骤。

这一步是很关键,但也不能一直自己把着,吃独食是长不大的,既然选择了三家一起,那就用人不疑。

而山大娘和南大娘知道仲芒告诉她们的是重要的配方,自然也是知道要管好嘴巴的。现在还没开始就已经有人打探了,若是以后看到他们卖的红火,自然会想尽方法打探的。

“你还不如我告诉我嘞,这样我吃不好睡不着的~”南大娘平时从不担大事,这时她担的最大的一个事了。“你说之前也不提前说一下,你要是说这是方子,打死我,我也不要听。”

“怕啥。这是小芒带着我们做的。小芒交代什么咱们跟着听就是了,这丫头自从开窍之后,鬼精着呢。”山大娘两句玩笑话,就安慰了南大娘。南大娘也多亏了遇见了南伯,才能整天在家不操心。

“没事,记着点方子不能告诉旁人就是了,连两个大伯也不行,省的被管了酒套了话。若是真把方子告诉了别人,我也是有办法的。”仲芒本来是放心的,可看南大娘这么担心,还是忍不住多交代了句。

把第一缸黄豆酱腌制好,三人也都熟练了,从泡豆子,煮豆子,再开始重复这么个流程就是了,熟练了之后,速度也更快了。就按照仲芒之前想的,每天做两缸豆子就结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