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三国]穿到荆襄名士圈的我主公在哪里啊? > 第41章 第 41 章

第41章 第 4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虎和陈生的日子过得有些没滋没味的,要说太差不至于,除了去年招惹黄家铩羽而归,在士族们面前颜面扫地以外,他们其实并不太窘迫。

但要说一呼百应,翻云覆雨那也是痴人说梦,终究是自己根基浅薄了些,一上位便想着立威,却叫士族们把威立起来了。

还是年后一个落魄书生投奔而来给他们做军师,才说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就是一郡的太守,面对着当地的望族也得礼敬三分,凡是商量着来,他们倒是有“胆气”。

他二人说是手下有五千兵卒,但世人谁不知领兵打仗夸大其词是常态,就是真有五千人,他们背井离乡,十人里还有三个是家眷,三个负责粮财押运,真冲锋陷阵的不足两千人。

这士族各家的佃户加起来都多少人了?

听着谋士苏阳这样说,二人悔不当初。

前任县令自己驾着两辆马车仓皇逃走了,但他满府的金银细软和仓谷里的粮食却带不走,陈生攻入襄阳进驻到县衙一查探,便发现他们发了财。

但一来,这钱是他们并手下兵卒的奖赏,只要出了兵,管你损耗如何,手下的好处是不能缺的,往后怎么养着这群兵可不能靠这些。

二来,襄阳县治是真穷啊!

管着计簿曹司的杨蔡族人轻描淡写——登记在册的土地和庶民上交的田税赋税刚好就够上交给朝廷,一粒多余的米都没有。

县内的兵役徭役已经从一年一征到五年一征,服役得的征费越来越少,免戍的钱却一年高过一年,如今县衙内零星的几个兵卒都是县令自掏腰包发的役钱。

没错,县衙里的兵卒不是编制工,更没有俸禄,都是从民间兵役中抽调的人手,汉朝的兵役也不是无偿劳动,按律法来说,他们是有钱拿的。

但县衙没钱啊!可县治又不能荒废,于是县令可是自己掏腰包养着衙内众人吃喝的。

你问县令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他家中资助的,至于是不是真资助,他家里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这你可问不着。

于是张虎、陈生二人犯了难,才有了后来找世家“借”粮的那一出,苏阳说,到这一步他二人还不能算走错。

他们新将襄阳接管了下来,未来和著族们的关系要重建,这其中的分寸便要彼此试探、你退我进,这是对的,错就错在了小卒子生事上。

你要借粮,世家给了,你若嫌少,那几家就得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了!

你打算怎么借?往后几个月借一次?每次借多少?借了粮你许我们什么好处呢?

结果你们统统不说,还要生事直接拿人家黄家的老宅,多可笑!

不论是真生了被怠慢的闲气,还是借机寻了筏子找世家的麻烦,在士族们看来都是不足与谋的短视兵痞了。

于是杨蔡两家的族人都从县衙里退了出来,世家的粮也再没交过。

他们管着有限的田和人,因着不给朝廷交赋税倒是扣下来了钱财养兵,而田地的安排,若不是有苏阳顶着,真不知道如今是什么样子。

于是黄月英带着珍玩来找陈生、张虎二人的时候,两个人真是喜出望外,热情得让人害怕。

对,黄月英就挺害怕的。

但等黄月英将她的一番打算来意都说清楚了,张虎和苏阳都沉默了下来,只有陈生愣愣的,察觉到气氛诡异而不敢多说。

黄家女郎不是来给他们和世家修复关系的,相反,看起来,黄家是想要吃独食来拉拢他们和其他士族为敌的。

张虎和苏阳对视了一眼,彼此都看到对方眼里的迟疑,这值得吗?支持一个黄家而得罪襄阳的大族们?

话说这黄家是不是有些不厚道啊?当初对付自己,襄阳的豪族可都助了黄承彦一臂之力的。

苏阳这样想也便这样问出来了,还接着道:“女郎,如此一来,吾等拿着这些珍品也是换不来粮食的······”

谁还会再帮着黄家和与他们沆瀣一气的张、陈二人,他们怎么可能还能跟他们买到粮食。

黄月英摇了摇头:“苏先生,月英不是请二位将军助黄家打压别家,只是请二位将军为黄家如今和往后的厂子提供一分庇护······”

“襄阳不大,却也不小,黄家找到的矿山和开辟的田地,是我黄家出的力,自然就是我黄家所得,但我黄家没找到的,月英绝不强占······”

但要是有谁暗地里使个绊子,找人闹事想要从黄家这里抢东西,那是不行的。

张虎、陈生带着兵,就是杵在那里不做什么,也可以予以震慑,虽则这些大族或许不怕,但底下的真正派来闹事的农民却未必还敢做什么了。

这样杨家、蔡家、宋家、史家不肯卖粮给张虎他们是有可能的,所以——

“所以,二位将军可以遣人到临县买粮,又或许可以去家乡筹集粮草运来,将军有钱有人,便可无惧!”

至于得罪其他人家?就算不得罪,他们如今的处境便好了吗?

前县令的钱财也快要被这些没有规划、穷人乍富的士兵们都挥霍完了吧?

黄月英留给他们时间考虑,东西全都留下了分文不带走,临走的时候她还对明显能拿主意的苏阳提起,黄家庄教学班已经开了许久了,她也有意扩大教学范畴,并且她觉得武人读书也分外要紧的。

看着苏阳眼里闪过的一丝精光,黄月英都不禁感慨:汉代是真的尚学啊!

毕竟读书做官,一本万利,从此可就飞黄腾达走上人生巅峰了,这么一说,又一点都不感动了岂可修!

黄月英带着甘宁刚回到同济堂就被老宅的仆人拦下,说是收到了杨家的一封信。

这信本是送到老宅子里的,但听说女郎出门去了,朱雀估计女郎还是要去同济堂的,便赶紧使人直接送到了这处。

这么要紧吗?她晚上还是要回去的啊?

原是因为这信不是来自她关系最近的世叔杨旭,而是家主杨邱亲笔所写的,封装极其郑重的一封“月英世孙亲启”信。

杨邱的名望整个襄阳还是数一数二,朱雀不知前因后果,看着来信觉得惶恐,又怕耽误了黄月英的事,于是各种安排就为了能让她尽快看到。

黄月英打开信一看,信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大字,但下笔铿锵有力,全不像出自一个奄奄病人之手,上书——

愿与汝道同,但请问何方?

这!

黄月英可就明白了!

她拦住了四处闲逛的甘宁又赶紧吩咐秋罗:“快!咱们驱车到杨家去!”

她搞不好,要得到第一个世家的盟友了!

到杨家的时候,正是饭点,黄月英这个时间点到人家家中拜访颇为不礼貌,幸运的是,杨家对她很友好。

杨旭就不必多说了,就是如今的主事人杨原也对黄月英颇为欣赏,除了三子杨鹏时不时要说上一句不阴不阳的话,杨家的主仆对黄月英的拜访都没有丝毫不悅。

杨旭更是乐呵呵地吩咐厨下再备一份餐饭来,自己则兴冲冲地跑去说要把孩子抱来沾沾黄月英身上的灵气。

黄月英:啊?

好家伙,油盐不进是吧!

杨原解释晨间王禄医师带着针灸医者来给父亲下针了,如今父亲正睡着,请黄月英略等几刻。

黄月英收起对杨旭的无奈,连连摆手说不妨——看起来杨原是知道杨邱给她写了信的,或许也是知道杨邱的打算了。

吃完了饭,她还没来得及跟杨原大伯打听打听情况,杨旭怀里抱着一个,手上牵着一个就到了,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直裾深衣的美妇人。

应当就是杨旭的夫人,黄月英第一次见这时的内宅夫人,匆匆忙忙地行礼,那美貌妇人端庄又极轻快地拖住了她,握着她的手温柔地开口:

“女郎千万不必如此,虑儿的性命全赖女郎施救,后又得黄兄庇护教养,于万宁之恩深重,万宁还要给女郎行礼······”

说着竟然就要弯腰曲腿了,黄月英大惊,这可不行啊!怎么说人家可是长辈啊!

秋罗也赶紧上前托住了杨旭夫人的胳膊,黄月英人小个矮举着手连连推辞:“不可不可!虑儿乃是世叔长子,如今也是月英的师弟呢,怎么能让夫人给我行礼啊!阿父要责怪月英失礼的!”

这边两个人推辞得热火朝天,黄月英眼神飘向杨旭,指望着他说两句什么劝劝自己老婆,谁知就看见杨旭抱着孩子睁着双大眼睛,在她们俩之间来回看,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

得,这家伙,我看他是个妻管严。

“夫人······婶婶!既然我要给你行礼,你也要给我行礼,不如这样我们就算抵过了?这礼就不行了吧!”

黄月英几乎算是崩溃地说出了这句话,杨旭夫人捂着嘴轻柔地笑起来,她看了杨旭一眼,杨旭连忙接上了:“就是如此!这礼就不行了,月英,万宁,这就落座吧!”

你这时候倒是长嘴了,黄月英差点没忍住在杨旭面前翻了白眼。

杨旭夫人姓宋,名唤万宁,正是另一大族宋家的女儿。

加更1!

作者有话说

第41章 第 41 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