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成了偏执美人的软饭A > 第13章 暗涌

第13章 暗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靖安候府的动作很快,派出去的人将有份参与造谣抹黑的人全部记录成名单汇报给了顾承。

里面准确记录了何人在何年何月何时何地说了抹黑宁长乐的话语,包括当时在场的所有人,谁加入了造谣,谁进行了传播,清晰记录着。

靖安候府的人当年在战争时期那都是一等一的情报好手,刺探敌国军情这样的大事都能做到,更何况只是调查一些毫无遮掩的谣言源头,事情完成的很完美。

第二日顾承就拿着这份名单上了朝,他到底是有军功在身的公侯,在皇帝心中是很有些分量的,现下好不容易给自家女儿娶了个好媳妇,竟有这么多人眼红,在云都城中烂嚼舌根,搬弄是非。

更是要说他家女儿不行,说他儿媳出来偷人,空口白话便要污人清白,若是顾承是那等愚昧之人,听信了这些流言蜚语,那宁长乐焉能安然无恙?

在楚氏皇朝,已婚坤泽出轨偷情,那可是要被浸猪笼的。

顾承在朝会上撒了几滴鳄鱼泪,众人都知这位靖安候爷是在演戏,但谁也不能拆穿,人家确实也占理。

“陛下,您可要替微臣一家做主啊!”

“臣的女儿与其妻子感情甚笃,若是因此冤杀了宁氏,微臣那个傻女儿也必不能独活了。”

“臣就这么一个女儿,她要是没了,微臣与内人也活不下去了...”

楚听寒很是头疼,现年二十四岁的她已经即位八年,人虽年轻,到底也做了八年的皇帝,眉目一冷,也是很有几分帝皇威势的。

太极殿中众大臣都感知到了龙椅之上那位年轻的皇帝心情不虞,一时也都不敢发言,整座太极殿里只有靖安候在伤心的哭诉,虽然已经挤不出几滴眼泪了。

“顾候快快请起,朕已知卿心中冤屈,此时便交由大理寺严查,背后参与之人,严惩不贷。”

大理寺卿有些为难,摸着自己白花花的胡子惆怅,没两年就要退休了,现下可要可最不少人。

这样的案子一般也不至于递到他们这里,顶天了也就交由云都府去查办即可,但陛下发了话,该不该大理寺查,都得大理寺去查了。

他出列,躬身道:“臣遵旨。”

其实楚听寒怎会不知道这是该交由云都府去查办,但是既然敢在背后搬弄公侯府是非,必然都有些身份地位,案子交给大理寺来查,便是她的一个态度,就是要告诉有份参与的人,这事儿不会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云都府尹品级虽然不低,但在云都城中,跺跺脚都是一群皇亲国戚的,难免会考量太多,怠慢了此事,伤了靖安候的心。

楚听寒还年轻,有很多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实现,她要改变楚氏皇朝重文轻武的风气,更要鼓励农耕还有经商,她不想只做一个性子软趴趴的守成之君。

自她登基以来,武将的地位远比先皇在位时期要高上许多,她对待有战功的侯爵也是礼遇非常,朝堂之上也是有派系的。

文臣与武将向来都是立场分明,相互看不上对方,文官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之中,普通百姓家庭就算能供出一个秀才已经算是不错了,寒门之家没有人脉没有机会,就算考取了功名,大多也就是外放在各郡县里从最低品级的小官做起。

能在京做官的人家里面,十家你都找不出一家不是世家出身的,更遑论可以上朝的官员了。

但武将不一样,也有凭借往日荣光得了荫封的,但是相对于文官的选拔已经算得上是十分公平,只要有能力有战功,一定能够升官,所以武将里也不乏寒门出身的将领。

楚听寒稍微偏向武将其实还好,但她希望给天下百姓,无论平民或是贵族都有公平的竞争机会,扶持寒门出身的臣子却是不太容易。

毕竟这就动到了这些世家大族的核心利益,朝中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世家出身的官员们更是紧紧抱团,齐心守护贵族的地位与利益。

靖安候的世女娶了个商户女这事本身不算什么,人家你情我愿的事儿,世家里顶多也就是当个笑话,茶余饭后说上一说便罢了。

但是女皇格外开恩,直接给宁氏封了个县主,诰命这东西,多少大臣拼了命的想给自家夫人争取一个都拿不到,她顾迎溪何德何能?不过成婚而已,就凭白能给新妇拿了个诰命回去。

凭什么?就因为她傻吗?

这不可能,这就是皇帝的一个表态,皇帝就是在鼓励世家打破偏见,破除阶级歧视。

可是阶级歧视这东西,世家大族们正在享受阶级差距带来的种种好处,怎会甘心打破?

不仅不会如皇帝所愿,各阶级之间和谐相处,甚至他们还会成为阶级制度的忠实拥趸,不会明着跟皇帝唱反调,暗地里搞些恶心的小动作那是绝不会少。

是以,宁长乐被造谣这事,看着只是云都城中那些世家坤泽碎嘴子乱说话,实则是世家与皇帝之间的角力,世家在试探皇帝的决心与底线,皇帝同样也要借用此事敲打那些世家。

这些弯弯绕绕的,顾承心里早就有数,所以才刻意将此事闹到朝会上来,给皇帝一个发作的借口,楚听寒虽然年轻,在顾承眼里却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就是心急了些,手段稚嫩了些。

但也没关系,作为臣子自然该提皇帝分忧的,这是本分。

朝会散后楚听寒吩咐内监请顾承留下,移步紫乾殿叙话。

紫乾殿为皇帝起居理政之所,一般朝会结束也常有臣子被皇帝留下继续议事的,算不上什么特别的事情,众大臣也没什么反应,各自散去了。

顾承随着内监来到紫乾殿,恭敬行礼。

“顾候免礼,起身坐下吧,朕与顾候说会儿话。”

宫女将茶水奉上,左右服侍之人都很有眼力见的退出紫乾殿。

“顾候,此事让你家受了不少委屈啊。”

楚听寒开口,猜不透她心中具体想法,面上倒是有几分愧疚之意。

顾承哪能不知道皇帝说的委屈指的是将靖安候府摆在台上与世家门角力这事,皇帝需要这么一个机会,恰巧靖安候府碰上了,皇帝明面上是捧着他家,实际上是在借用他家来表决心。

“谈不上委屈,忠君侍主乃是臣子本分。”

彼此心里都清楚,既然皇帝有意要改革,靖安候府作为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皇帝的,必然也要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一个不慎可能就是皇帝与世家斗争的牺牲品。

皇帝虽然是九五之尊,但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楚听寒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改革,那些世家大族岂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盘踞多年的利益被拿去?

“是朕的私心,往后只怕顾候与朕,都不太好过了。”

“陛下言重了,世家享受了多年,太过安逸放纵了。”

“是啊,千百年来,天子都换了几家,可无论哪一朝哪一代,世家传承却还是那些人。”

君臣二人谈论的话题有些沉重,但也都是事实,管他天下由谁做主,张姓皇帝还是李姓国君,把持着权势与财富的永远是世家的那一批人。

百姓苦啊,可那又能如何?

楚听寒不会是第一位想要改革的皇帝,可是这么多年以来,仍旧还是这个情况,可见改革会有多难,楚听寒理解,顾承也理解,但楚听寒仍旧想做,顾承也毫不犹豫的支持。

“无论是世家门阀之间的阶级差距也好,还是乾元与坤泽之间的性别歧视也好,这不过都是得益者与上位者刻意制造的。”

“朕不愿让楚氏皇朝像前朝那样,对日益加剧的矛盾与斗争视而不见,直到最后腐败到骨子里的皇朝被推翻。”

“我楚氏一脉,太祖登基之时就发下宏愿,要让天下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可惜,历经了太祖到我父皇,再到朕这里,将近百年的努力,也不过只是比前朝稍好些罢了。”

顾承是随先皇征战过的,也见识过当年先皇在位时的朝堂,那时就连武将之中都少有寒门子弟,只有那些世家子弟嫌弃武将升官危险,得用性命去博,当武将更累,日日操练,这才让普通人有了机会。

楚氏皇朝从太祖开始就在努力改变,从前官员选拔多由世家推举,后来才变成了科考选取,只是世家子弟本就拥有常人难以比肩的优渥条件。

读书是个费钱的事情,不说购买书籍,便是基础练字要用的笔墨纸砚,一年的消耗也不是平民百姓家中能支撑的起的。

商贾之家倒是有钱,可是商籍乃是贱籍,不得参加科考,先皇也曾试图改变过此项制度,但遭遇到了极大的反对,朝中几乎就成的官员都不赞成改革。

所用的借口倒是大义凛然,什么商人重利,若是家中子弟为官,难免刻意利用手中权势帮助自家赚取更大的利益,如此官商勾结,只会让百姓受到更多的压榨,民不聊生。

始终坚持钱与权就应当分开,不能让有钱的人也有权,也不能让有权的人可以名正言顺的赚钱。

可是真的就能够避免官商勾结了吗?贪墨的情况仍旧存在,就连最小的地方官员都会用手中的权利大肆敛财,得到了商人支持的人手中有钱拿去贿赂上官,才能顺利升迁,平步青云。

如此恶性循环,朝堂之中难有清明。

楚听寒知道,所以她迫不及待的要改革,顾承也知道,他们撞上了,不是他愿不愿意,而是皇帝一定要用他家来对抗其他世家,就算他说不愿意,皇帝就不会做了吗?

皇帝封宁长乐为县主的时候也没有提前问一句“你想要吗?”,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实吗?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给你的是赏赐,想要用你那也是你的荣幸。

顾承除了兴高采烈的接受之外还能做什么?

总不能皇帝和世家两边都得罪吧?自从楚听寒选中了靖安候府,顾承就没有了别的选择,只能被迫闷头跟着皇帝一条道走到黑了。

想起自家的傻女儿,心中不由叹口气,这朝堂争斗之下,他日后还能护得住心思单纯、不知世事的女儿吗?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小妻妻暂时不出场,算是为小两口的事业线铺垫交代一下。

从下章开始就是我们小妻妻开始携手搞事业啦~

喜欢这种一同成长的文,谁也不会拖累谁,一起相互扶持,相互倚靠。

mua~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加更嗷,还在构思。感谢在2024-04-26 22:56:05~2024-04-27 23:06: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敬亭山小道士 5瓶;宇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