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西风峥嵘 > 第44章 第 44 章

第44章 第 4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教育部下发了《关于1978年高等学校和中专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后,又颁发了《1978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大纲》。得到这个大纲,我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这部高考复习大纲的最重要的意义是,它划出了1978年高考的各科目考试范围,指出了考生复习准备的方向。而且,根据大纲列出的题目,还可以用于猜猜一下可能的考题类型。那段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要翻看一下这本大纲。

后来听说1978年春节刚过,教育部就着手研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的问题,如怎么组织命题,命题以什么为依据。由于运动以后全国没有统一的中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各地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差异极大,高考命题缺乏依据,考生复习也无所遵循。因此,他们研究的结果是应该以教育部的名义颁发一个复习大纲,既指导考生复习应考,同时也是命题的依据。复习大纲前部有一个说明,其中说到:“考生按照大纲复习时,应着重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过去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猜题和死记硬背。”不过,同学们对上述说法颇不以为然,觉得有些言过其实。谁都知道,博闻强记,破题过万,才是在考场上拔得头筹的法宝。所以,必须要辩证地看待“死记硬背”或者“题海战术”。

1978年的高考,是新朝开科取仕,不分男女老少、三教九流,无论哪个阶层、贫贱富贵,都可一试身手。但是这件事情看来进行的并非一帆风顺,显然有某种阻力。因为,1978年4月2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当年的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同时召开。同日,《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一篇短评:《搞好复习,迎接一九七八年高考》,呼吁各级党委、各个单位,要理解、帮助、支持青年报考,为祖国输送人才,不要刁难,更不能用各种手段阻碍。政审是某些官员整人的拿手好戏,为了制止这种做法,1978年4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高考政审必须执行党的政策》,为在考生政审上进一步扫除束缚呐喊。读了之后,深感障碍被打破,因此大快人心。当然,读到这些有利于高考的消息,我都感到很高兴,坚决拥护。

根据招生政策,1978年高考考生的报考条件是:第一类人员是城市里的下乡知识青年,农村回乡的回乡青年,农村代课或者民办老师。还有就是66届,67届,68届初高中毕业生,也就是所谓的老三届毕业生,这些人考生年龄可放宽到三十岁。这些老三届也是命运多舛,当年运动开始的时候他们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本以为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一番后,可以回来再继续高考。但是谁也没料到运动是战端一开,就是十年光景,到如今他们各个都是老大不小了。所以,取消那个25岁限制,让老三届毕业生愿考尽考是深得民心。我也为他们有机会参加高考感到高兴。第二类人也可以报考,就是在校高中学生。而且在校高中学生中,个别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确实能够跳级上大学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学校审查,区县招生委员会批准,也可以报考。我就是走了这一条路。在校生可以参加高考的好处,很多家长马上就心领神会。因此,在各个地区的中学里跳级参加高考是蔚然成风,各种补习班、快班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大家都知道,这样做可以争取至少两次参加高考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第三类可以参加高考的人员,就是中小学的在职教师,但是有些限制条件,就是他们只能报考师范类院校。

总而言之,1978年高考考生的报考条件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富贵贱,不分东南西北,愿考尽考。看到这些报考条件与自己和老师们预测的一模一样,真是大快人心。我学习和复习的干劲冲天,雄心勃勃,信心百倍。而且有了那个高考复习大纲,加上父亲搞到的那本高考综合复习资料,以及三册数理化课本,我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高考的最后冲刺中。

陆游诗云:“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1978年的夏天来了,时钟的脚步朝着高考又走近了一步。在万物生机勃勃、田野鸟语花香的时刻,令人期待已久的高考消息终于来了:自治区教育厅下发了一个通知说1978年6月3日开始高考报名,7月5日报名截止。同时,高考时间定为7月20日到22日,共计3天。理工科的考试日程为:7月20日上午考政治,下午考物理;7月21日上午考数学,下午考化学;7月22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英语。每门满分100分,考试总分为500分。自治区在全疆的各考试地点设立领导小组,并按区域划分为喀什地考区、阿克苏地考区、乌鲁木齐地考区、昌吉地考区和伊犁地考区。

接着,就是要办理报名手续,填写《报名登记表》。这是我平生填写的第一份意义重大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填报志愿,就是明确报考哪所大学和所希望学习的专业。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填报志愿是攸关我的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我必须认真、严肃地思考和决断。

于是,我一连好几天集中精力,秉除杂念,放飞想象,深思我今后的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根据我当时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大学和专业,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老师的建议,道听途说的消息,以及一些模糊不清的意念和莫名其妙的偏见。由于我毕竟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天真少年,虽然这几年学习有成,然而依旧涉世不深,尚未见多识广,因此思考、决策中难免有所缺失。

大学专业一共有14大学科门类和700多个本科专业。这十四大学科门类分别是,理工农医,文史哲,艺术、经管法教,军事、交叉学科。其中,理工农医属于理工科,文史哲属于文科,经管法教是文理兼招的。艺术是艺考生报考的,军事学一般由部队院校招生。

我对文学的热爱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因此学文科是我合乎逻辑的选择。这些年让我获取大量知识,给我带来无比欢乐的主要是通过阅读文史书籍而来。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令我仰慕,我也希望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我甚至也做过一些尝试,创作诗文。如果选择文科,可以报考中文系,或者历史系。但是,陶老师说中文系只能培养出文化工作者,真正有独创性的作家或诗人,中文系是培养不出来的。文学创作这条路是个很艰辛的道路,绝对不是仅凭有些激情和知识的积累就能够成功的。就前途而言,文科专业恐怕也不乐观。毕业后如果作语文老师,或者历史老师,恐怕只能默默无闻、平淡无奇。如果成为一个公务员,或者作某一个文秘人员,出谋划策,也是前途未卜、祸福难测。更何况我有一身傲骨,不善吹嘘拍马,揣摩人家的心思。因此,我决定放弃文科。但是在我的内心深处,对文史哲热爱的火焰没有泯灭。我为她们留下继续存在的空间,或许在将来某个时候,她们会再次开花结果。

聂老师带我走进了音乐艺术的殿堂,让我发现了一个寄托精神和情感的新大陆。经过几年的练习,小提琴演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另外,乐理知识也有所积累。聂老师也有意帮助我向小提琴演奏,或者作曲和指挥方面发展。因此,考艺术专业也是我的一个梦想。我也曾想象自己成为了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手,在音乐大厅里潇洒地演奏那些美妙的小提琴协奏曲,激起阵阵经久不熄的掌声。但是,学音乐仅凭热爱是不行的。学音乐需要天赋、家世传承和一些身体自然条件。比如,学唱歌,你首先得有一付与生俱来的动听歌喉。拉小提琴,你需要有一双手指修长的手。作曲,你需要有天赋和灵感。还有,艺术之路也是一条艰难之路,获得成功的人寥寥无几,十有八九只能成为一个普通艺人。当时社会上对艺人的口碑很负面,认为他们有些不三不四。另外,艺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甚光明。综上所述以及自身的条件,我觉得不宜选择艺术专业。但是,就像我喜欢文史一样,音乐可以成为我永远的业余爱好,用以尉籍我的心灵。

还有一个方向是农医,就是农业或者医学。那个时候觉得带农字的事物总是与农村联系在一起,而农村代表落后、贫穷。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更加剧了这种成见。另外,我对农业科技所知甚少。我曾和家人开荒种地,知道栽种蔬菜的过程和一些基本技巧。学校也开过短暂的生物课,讲了有关植物和生物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始终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因此,农科从来没有在我的考虑名单上。

我对医学一直都有一种畏惧感。那些印在白布上的红十字,那些身穿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不苟言笑的大夫们,总是让我心惊胆战。我总感到在医院里充满疾病、细菌、血腥和死亡。我从小就特别怕打针,我难以想象如果我成为一个医生,要给病人动手术,我的手会因为颤抖而下不了刀。所以,医学绝对不适合我。

我当时对经济管理一无所知,此时所能想象的与之联系的职业就是厂里的财会人员。这些人员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什么真本事,因此,觉得这个行当不值一学。然而历史将证明,我当时没有意识经济管理专业其实是一条光明大道,这是我的一个巨大失误。君不见,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将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康庄大道,因此需要千百万经济管理人才。这些人将会在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出人头地,鳌里夺尊。由于自己的孤陋寡闻,此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攻读这个专业方向。

我对学习数理化一直兴趣盎然,只是没有达到像热爱文学和音乐那样狂热的程度。代数方程式,牛顿力学定律,化学元素,它们的精妙和奇幻总是让我着迷、流连忘返。学习数理化,我也一直得心应手,一点就通,成绩名列前茅。在工厂里有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大家都认为他们是有硬本事的人,因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格言,经久不衰、家喻户晓。记得毛主席1941年在写给儿子的信中就提到说应该学习科学技术,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陈景润的事迹通过徐迟的如椽大笔搞的是天下皆知,也激起我勇攀科学高峰的万丈豪情。另外,陶老师、苏老师也指出,理工科前途无量,大有作为。高了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科学家,低了可以成为有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社会永远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而不是文人墨客。对此种说法,我也深为赞同。于是,在经过了全方位地、系统地思考之后,我下定决心,攻读理工科。

专业方向确定,接下来就是具体专业的选择。理工科专业是一个广大的领域,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天文、数学及这六大类的各种运用与组合。理工科事实上是自然科学和科技的融合。理工科专业众多,瀚如烟海,从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专业,真是大海捞针,谈何容易。对此,我有些不知所措,十分茫然。因为,把我所学的数理化课与理工科具体专业联系起来,我尚未有清晰的概念。但是,我现在必须确定具体专业,以便填写高考报名表。于是,根据我对数理化课程的理解,我推演出可能的专业,就是数学、物理、无线电、机械和化工专业。这里,数学、物理属于理科,而无线电、机械和化工专业属于工科。我非常向往搞无线电,而且我实际上已经尝试组装过一些简单的无线电装置。对一些无线电原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等,如数家珍。所以,无线电专业成为大学专业的首选目标。数学和物理我也很有兴趣,而且学业成绩一直不错。因此,数学或者物理,也可以作为专业方向。我对机械一直很有兴趣。我非常喜欢汽车,常常惊叹对那些齿轮和连杆机构的奇妙运行。厂里也有大量机械设备,所以我对机械并不陌生。因此,机械也可以成为专业目标。化学我也学的很好,但是兴趣一般。这样,我决定排除化工专业。经过几天的思考,我确定填报志愿的方针是主要报考北京地区的重点大学,所学专业锁定在无线电、物理、数学和机械工程方面。

1978年高考填写志愿是在考试之前完成,也就是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前填报志愿。由于尚不知到自己高考表现如何,以及录取分数线和学校的招生人数,所以填报志愿时感觉有些难以把握,颇有撞大运的味道。我即不想因为报低了错失进入一流大学的机会,又怕报高了反而名落孙山,为此我辗转反侧、冥思苦想、左右为难。不过,我向来有一种迎接挑战的偏好,自信自己的数理化功底,再加上初生牛犊不怕虎和对高考报志愿策略的一无所知,于是我还是满怀自信,按自己的理想填写了志愿。

填表的那天晚上,星光灿烂,万籁俱寂。我正襟危坐,拿起《1978年高考报名登记表》在灯下认真阅读。这张报名表铅印在16开胶版纸上,封面上赫然一排大字《1978年高考报名登记表》。其中高考志愿栏是本表最重要的内容,事关前途命运,重如泰山。所报志愿分为两类,一类是全国重点院校,可填写五个志愿。另一类是一般高等院校,也可以填写五个志愿。

报名表审查完毕后,我拿起钢笔郑重其事地、一字一句地认真填报。我在全国重点院校一栏里第一行,填报了心目中的天字第一号大学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清华多么响亮的名字。我也知道上清华难于上青天,但是不是还是有许多人考上了吗?我为何不搏击一次呢?填完之后,我有一种壮怀激烈的感觉。第二志愿我也毫不犹豫的填写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具有光辉历史的北京大学,是我内心更向往的大学。北大是文理兼备,近代以来名人辈出。我心中留下的爱好文史哲的种子,也许可以在这里再次萌发。想到这些,我就热血沸腾。所以没什么可犹豫的,我也决心一试。第三个志愿是浙江大学无线电专业。填报浙江大学,完全是听了陶老师的推荐,因为我对浙江大学一无所知。陶老师说浙江大学理工科实力不俗,师资力量雄厚,也是人才辈出。听到这些,又知道浙江大学坐落在西子湖畔,风景优美,杭州姑娘也是婀娜动人。另外,冥冥中,我总感觉我和浙江有些渊源。于是,决定将其作为第三志愿填报。剩下的两个志愿,我主要根据专业在北京的一些高等院校中选择。我在有无线电专业和机械工程专业的重点理工科大学中,择优选择了两个学校作为第四和第五志愿填报。

除了5个重点大学,还可以报考5个一般大学。当时我有点自信必将考中一个重点大学,因此,在选择一般大学时就有点草草了事,但是选择的基本原则主要还是考虑地区和专业。我分别在北京、西安等地选择了几个大学,所学专业定在无线电、机械、数学和物理。我想到中国的腹地去接受教育,见见世面,与此同时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填完报名表,已是夜深人静,灯火阑珊。我来到院子里,仰望天空。但见北斗高悬,星河灿烂,博格达峰清晰可见,一种如释重负的快感油然而生。

高考报名表交上去没多久,准考证就发下来了。这个准考证是用胶版纸做的,内容铅印在上面。1978年夏季高考的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日期为7月20日至22日。理工科的考试日程为:7月20日上午考政治,下午考物理;7月21日上午考数学,下午考化学;7月22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英语。

准考证拿到手,兴奋之情是溢于言表。但是在高兴的同时,也隐隐约约有些不安。每临大事,我的情绪能基本上镇定自若。但是在登场的那一刻,我会心跳加快、血往上涌,之后又能平静下来。总而言之,拿到准考证,就意味着一切高考前的手续均已办妥。现在,就看临场发挥了。此时此刻,我热血沸腾,浮想联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