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西风峥嵘 > 第48章 第 48 章

第48章 第 4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刚到学校的头几天,我忙于办理各种入学手续,加上长途旅行造成的头昏脑胀还没有完全消失,所以一时无暇探看学校的风土人情。我首先是登记注册,领取学生证。学生证由蓝皮包裹,封面上印有毛主席题写校名的金色大字。学校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校徽,白底红字,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带上,引以为荣。民以食为天,上缴户口粮油关系,购买饭票也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国内大学是国家公办的,所以学费免除,但是伙食费要交。不过可以申请伙食补助,学校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决定是否批准。另外,教科书和讲义也是学校免费发给的。除此之外,其他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学生自理。除了这些手续,到校后又进行了一次体检。我又一次赤身裸体,做了一回赤子。

办完入学手续没多久,学校就召开了有全体新生参加的一个新生入学欢迎大会,校长在报告中介绍了学校的光荣历史,鼓励大家刻苦学习,为建设四化而奋斗。

转眼到学校已经几个星期了,但是我还没空一览学校校园。于是,我忙里偷闲,走马观花,围着学校转了一圈,以识庐山真面目。

我们学院正门为东门,公共汽车经过这里,乘坐它南下可以直达北京市中心。同样,乘公共汽车北上可以直达著名的颐和园,就是老佛爷挪用了海军拨款而建的皇家园林。学校还有一个小东门,从这里进入学院可以绕过教学区直达学校的实验工厂和生活区。学院的北墙靠西一点有个北门,南面有个南门。

院内部建筑的布局是沿着东西轴线展开,整个校园被分成教学区、实验工厂和生活区。一进入正门,赫然耸立着一座主楼,里面有学校党政机关和一些教室。主楼的南北两侧,各有几座灰色砖结构教学楼,它们东西向一字排开。其间,还夹杂着一些小楼,其中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楼是图书馆和资料室。有一道围墙把教学区与实验工厂和生活区隔开,学生宿舍区的建筑布局是沿着一个大操场四面展开。操场的南北两侧,有几个学生食堂。操场的西侧,有几排灰色砖楼。

浏览完学校之后的总体印象是,校园显得有些凌乱、破旧、失修、过时。那些教学楼和宿舍楼看上去似乎饱经风霜,暮气沉沉,气氛萧杀,暗淡无光。看到这一切,一丝惆怅、失望、不祥和焦虑油然而生。

开完全校新生大会后,系里通知还要开个全系新生会。这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按照地址找到了会场。这是一个大教室,里面放置了很多单扶手带写字板的学生椅。室内阴冷潮湿,光线昏暗。我到的时候里面早已座无虚席。这是全系新生第一次欢聚一堂,大家悉数亮相。但见屋内男女老少,交头接耳。高矮胖瘦,搔首弄姿。工农商学兵,三教九流,也是一应俱全。学生中有一位长者,他头发花白,似乎年过花甲,颇为引人注目。再看讲台上,一位中年人正在声嘶力竭地讲话,讲的有些语无伦次。此人虎背熊腰,方头大脸,两道黑眉倒插,面色阴沉,一双豹子眼射出两道凶光。台下,大家听的是目瞪口呆,不知所云。最后,会议稀里糊涂地结束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突然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的新宿舍修缮完毕,可以入住了!其实在早晨就有小道消息流传,那时我和周文就听到侯同学与王同学窃窃私语,谋划抢占好床位的事情。正式的搬家消息一传来,我和周文会心一笑,立马轻装上阵,提起一个小包就直奔宿舍楼。我们俩捷足先登,每人占到一个下铺。那个侯同学事先挖空心思地算计着这次搬家如何少跑几趟,于是他决定一次尽可能多地拿行李去抢占下铺,这样可以事半功倍。结果因为楼高梯陡,他力不从心最后到落后面。等他气喘吁吁来到房间时,4张下铺均已名花有主。他很失望,不过这小子眉头一皱是计上心来。他拉住王同学甜言蜜语、软缠硬磨,要求换铺位,最后目的达到,心满意足。

这座宿舍楼是五层砖墙楼,建筑于50年代。楼体呈东西走向,楼的南侧有两个进出口。楼的内部是筒子楼布局,中间一个走道,两边各有一排房间。每个房间都不大,大约有14平米,放置4张上下铺床、一张桌子和2把大凳子之后,几乎没有立锥之地。我们的宿舍朝南,对面是水房。房间里有一个窗户,窗格油漆斑驳,还有点漏风。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那个大操场和对面的浴室。房子的天花板上挂着一盏40瓦左右的白炽灯,灯光昏暗。窗户的下面有一组水暖散热片,我们冬天就靠它取暖。

这个宿舍确实拥挤,等到大家把东西全部般进之后,这剩下的面积少的可怜,已经完全容不得我们六个人同时站在地上。大家像沙丁鱼罐头一般挤在这个屋子里,让人感到窒息。但是,想到已经或就要开始的新生活,我依然是热血沸腾,充满希望,因此也就不太在乎这些了。不管怎么说,这就是我在北京的新家,我要在这里奋斗 1460个日日夜夜。

经过几个星期的休养生息,我身心得到了彻底的恢复,对学校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刻的我,已经成为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五尺男儿,眉清目秀,精力充沛,目光坚定。我决心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要像我所欣赏的那些文艺作品中描述的英雄人物一样刻苦求学,百折不挠,鹰击长空,浪遏飞舟,在学院这个新天地里大有作为。

就在初冬的小雪来临的时候,忽然流传出一个消息,说另外一个系有个学生被选拔为留学生,就要出国了。消息传开,全系震惊,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有这么好的运气捷足先登?

原来,据说新的党中央提出教育改革的三步棋:第一步是1977年12月恢复高考招收本科和大专学生,第二步是1978年5月恢复研究生考试,第三步就是向国外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而且要“今年三千,明年一万”。1978年8月4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增选出国留学生的通知》,明确了选拔范围是从高等院校教师、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科技管理干部、企事业的科技人员中选拔。我当时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派遣留学生的事情。

据说在1978年9月15日举行的出国留学生公开选拔外语考试中,共有14717人报名,实际参试12083人,达到录取线3327人。经过考试选拔,这些人成了改革开放后向国外大学(研究所)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最初仍叫“进修生”,临出国时改称“访问学者”。从基本合格的3000多人中,教育部选出拔尖的52人,作为1978年12月26日向美国首批派出的留学生。

我来北京上学之前,曾向史老师打听了一下北京的风土人情。史老师有问必答,如数家珍。她特别提醒我要注意防范北京冬春季节的风沙。现在我身临其境,发现史老师所言不虚。此刻,这里正是冬季,朔风狂吹,气温骤降,天寒地冻,手脚冰凉。风沙袭来,天空是一片灰黄。但见北京街头,皇城根脚下的女人们,无论是骑车行驶,或是脚步匆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人人都头罩一块透明纱巾,抵御那些飞沙走石,形成一道京华风景。

据说北京地区历史上第一次记录的沙尘暴出现在北魏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年):“春二月,上谷郡”“黑风起,坏屋庐,杀人”。北京市气象台的资料显示,六十年代这里平均每年八级以上的大风日数为二十六点九天,扬沙日数为十七点二天。而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八年,平均每年的大风日数和扬沙日数,分别增加到三十六点六天和二十点五天。一九七七年八月,以联合国秘书长名义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世界沙漠化会议,已经把北京划入受沙漠化威胁的范围之内。

虽然一开学就有多门功课泰山压顶一般袭来,搞到我一时间应接不暇、疲于奔命,但是我的心中一直燃烧着一个愿望,就是要游历北京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于是,我忙里偷闲,终于在一个星期日,参访了著名的天安门广场。

一个艳阳高照的早晨,晴空万里,我决定徒步从学院走到天安门。我闻鸡起舞,轻装上阵,迎着朝阳出学校东大门,大步流星直奔动物园。途经一个艺术学院时,看到几个俊男靓女出出进进。不久,我就来到阜成门,进入到老北京城区,这是老舍笔下的北京城。渐渐地,红墙绿瓦,琉璃金顶,胡同小巷,开始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过了西四,很快就可以看见北海那座高耸入云的大白塔,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对面的南海波光潋滟,透着一股神秘的帝王气象。从这里穿过府右街,就来到了举世闻名的长安街。

长安街东西走向,南北展开,气势浩大,宽阔无比,给人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走上长安街,很快就来到著名的新华门。高大的门楼飞檐走壁,门外两侧各有一排横幅,门内影墙上嵌刻着的毛主席手书“为人民服务”的几个大字金色闪闪。在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中,我已经多次看到毛主席会见的各国政要从这个大门进出,今日亲眼目睹,真是大快人心。从这里向东望去,那向往已久的天安门城楼就在眼前。我加快步伐,大步流星的走向天安门。

此时正是正午时刻,天高云淡,寒气消退。我信步走到广场的中心,伫立在那里,朝天安门方向看过去,一种庄严、神圣、崇高的情感油然而生。但见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不可战胜。城门下金水桥的汉白玉栏杆,烘托出城楼的妩媚秀丽,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底部有汉白玉石须弥座。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市皇城中轴线上。据说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为“承天门”,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

然后,我开始信马由缰,徜徉在天安门广场上,欣赏人民大会堂的庄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肃穆以及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辉煌。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

此刻,我心情激荡,热血沸腾,心旷神移。我仿佛听见了那五四运动的反帝怒吼声,闻到了刘和珍君抛洒的热血,看见了毛主席亲手升起五星红旗的那一刻,感知到了百万颗红心卷起的巨浪曾在这里激荡。在这里,我第一次亲身体验了中华古老文明的脉动和博大,领略到了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和曲折艰辛。我发誓绝不虚度此生,要百折不挠,放手一搏。

当我从浮想连篇中苏醒时,夕阳已尽挂在天安门的一角,折射出五光十色的绚丽,这时我的耳边不禁响起李双江演唱的那首著名的《北京颂歌》的旋律。

这一天是我心潮澎湃的一天 ,兴高采烈的一天,满怀豪情的一天,难以忘怀的一天。这些日子的艰苦学习给我带来的精疲力竭,被浏览天安门广场的兴奋一扫而光。直到傍晚时分,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广场,乘车返回学校。

我所学的专业是机械工程。机械专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自从著名的达芬奇设计了飞天机械之后,这个行业就是英雄辈出。十八世纪以后,牛顿力学奠定了机械专业的更一步发展。到了工业化时代,它更是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理工科大学都必设置这个专业。从事这个专业人员的职业名称就是机械师,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很大。我们的课程安排,就是按照机械工程专业的要求设置的。

学校的教室陈设简陋,全部标准家当就是墙上安装的可以上下移动的木质黑板,一个讲台和若干粉笔。许多教室没有课桌,而是摆放了一些单扶手带写字板的学生椅,学生可以在扶手写字板上做笔记。教室屋顶上安装了几排日光灯就算是照明设备,其它设备,如投影仪、麦克风、电视等,根本就没有。另外,教室的地面大多是水平面的,阶梯教室不多。如果坐在后排听课,视线就很容易被前面的人挡住。

高等数学是基础课,全系新生一起组成大班上课,所以想要坐个好位置,必须捷足先登。讲数学课的是一位中年男教师。此人中等身材,体态略胖。他生的一张国字脸,豹子眼,戴一副黑边秀郎镜,像个小秀才。他讲课层次还算清晰,基本称职,但是有些蜻蜓点水,似有保留。

我们用的课本是同济大学樊映川编写的《高等数学》,这个课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典教材之一,据说培养了好几代人。为了学好高等数学,大家各显其能,寻找参考书。在我找到的参考书中,我最欣赏苏联菲赫金哥尔茨的《 微积分学教程》和白俄罗斯吉米多维奇的《数学分析习题全集》。

菲赫金哥尔茨的《 微积分学教程》是一部卓越的数学科学与教育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这部书里面有大量的例题和应用实例,它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叙述严谨、清晰。另外这本书翻译的也非常好,文字流畅而又准确,读起来像是在读一本小说,感觉比国内高等数学教材技高一筹。吉米多维奇著的《数学分析习题集》是一本国际知名的著作,早在五十年代就在国内流行。该习题集有4622道习题,它们由浅入深涵盖了数学分析的全部主题。做这本书上的习题,本身就是一种对数学纯粹性的美学体验和享受。

总而言之。我是怀着极高的热情,花了极大的精力,投入到高等数学的学习当中。数学的纯粹性和逻辑性让我着迷,与此同时,数学的神秘莫测和变幻无穷又使我疑虑,觉得它水性杨花,不好真正把握。

我对普通化学兴趣不大,虽然化学在高考时对我的总考分贡献最大。不过,在这里上化学课可以到实验室做化学实验,所以我觉得还是物有所值。我对物理课总是兴趣盎然,因为物理对搞机械专业很有用,所以,我在这门课上花了些功夫,设法做了不少练习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