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靠随身图书馆改造大明 > 第3章 第 3 章

第3章 第 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四大名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楚易只知道是明朝时出版的,却没想到离他现在的年代这么近。

世德堂这个名很熟悉啊,楚易左思右想。

啊,那不是街头那家三层书坊吗!

那书坊隶属唐氏书坊旗下,类似的书坊南京还有十六家,在南京几百家书坊中,也就只有陈掌柜那万卷楼所属的周氏书坊能与之抗衡。

楚易不由心思一动,这可是西游记啊,不说后世被上升到名著范畴,被学校列为必读书目,就是在刚刚发行时,那也是风靡各地,若是他能率先出版,那不数钱数到手软?

在幻想中沉迷了会儿,楚易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他在做什么白日梦呢?

他连作者是谁、在哪里都不知道,即使是后世公认的吴承恩,他也不知道人现在在哪。

而且先不说能不能找到作者,就是找到了,他一个小书肆也没本钱让人家选择啊,只刻印个十本八本的,恐怕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现今又没有版权法,只要卖出去,那些大书坊翻刻就是一日的功夫。

楚易叹了口气。

其实现在整本书都在他的大脑里,若是想抄写出来易如反掌,即使挣不了大钱,但挣个给书肆翻修的钱还是很容易的。

可也许是文人心态作祟,原作虽然还未发行,但这个时间点应该已经开始构思了,他实在无法在没得到作者同意的情况下用人家的心血牟利。

一旦他开始售卖,即使卖不出几本,在世人眼中,这本书就不属于原作者了,这对于创作者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多想无益,还是先找出一本适合的书吧。

“咕噜——”

一阵绞痛突然袭上楚易的胃。

冷汗哗的一下就从额头冒出来,他这才想起从醒来后自己就还未进食,而原主在死前也不知多久没吃饭了,也就是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他才忽视了身体的抗议。

忍着疼痛,等这阵过去后,他才慢慢直起身,先将桌上的笔墨收拾好,然后捞起衣袍一角,掏出挂在腰间的顺袋。

将里面的钱倒在桌上,一看,只有四五两碎银和十几个刻有嘉靖通宝的铜钱。

万历通宝在今年底才会发行,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多是前朝货币,一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八百文钱。

数了数,一共是五两十八文。

这些钱看着不少,相当于一个普通五口之家三个月的生活费,他只有一个人,省着点用半年还是能坚持住的,可和那笔债务相比,那这就连个零头都算不上了。

但想到脑中的‘图书馆’,楚易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将钱收起来,楚易打算出去觅食。

还没等他将门关上,左边就传来爽朗的声音:

“楚公子,你终于出门啦!”

楚易转头看去,原来是旁边珍宝阁的徐嫂子,她夫家是这里的东家,其祖辈从嘉靖三年起便在三山街做首饰生意,距今也有半个世纪了。

嘉靖帝贪恋珠宝,因此上行下效,民间妇女积未锱铢,先营珠翠,各地大小银楼都赚得盆满钵满。而随后的隆庆皇帝被权臣制约,无法大肆收集珠宝,但也不妨碍有大臣们进贡。

如今,当今圣上年仅十四岁,就有了仿效祖父之迹,珍宝阁的日子自然就更好过了。

徐嫂子看上去不到三十,脸上并不似农妇那般黝黑,反而看上去红光满面,肤色白皙,一看就是日子得意,轻松自在。

她身穿长款银条纱衫,外罩一件月白色的对襟衣,手上提着个篮子,看到旁边书肆里的俊秀书生出门,连忙叫住他。

楚易冲她行了一礼,叫了声嫂子,徐嫂子连忙侧身避过,说道:“楚公子可折煞咱了,咱怎么能受你们读书人的礼。”

嘴上这么说,但徐嫂子脸上的笑更真切了:“公子可吃饭了?你脸色这么差,可得注意身体,去看过大夫不曾?不能光顾着读书把身体糟蹋了。”

楚易刚穿来,也没打量过这具身体,现在听两个人都说他脸色差,也不知差到什么地步。

记忆中原主和对方没什么交集,却没想到这时候竟然会来关心他。

这些话让他想起自己的母亲,对方年纪虽然看着和他前世差不多,但带给他的感觉却很温暖。

他不自觉微笑着应道:“谢徐嫂子,我正要去吃呢,随后一定去看看大夫。”

得到回应,徐嫂子心里想这楚书生真是不一样,原先见着人都是一言不发,现在竟对她这么客气,果然是遭到重挫,性情大变了。

这么想着,她看着楚易的目光就越发怜惜。

“你身子不好,平日里没人就上去歇着,若是有人来,嫂子帮你看一看。实在不成再上去叫你,否则你要是倒下了,秀才公在天之灵也不安生啊。”

不等楚易拒绝,徐嫂子就说:“这也不费什么事儿,反正咱们平时也闲着,你要过意不去,就偶尔给咱家那小子指点一下功课,没闲不管他就是。”

没想到出来一圈,竟给自己揽了个活儿。

楚易无语凝噎,但想到自己偶尔确实需要出门,有徐嫂子帮忙看着也不错。

他回想起徐嫂子家的儿子今年应该是八九岁,看年纪应该还在开蒙。

这个时期先生们都是让孩子们学三字经、千字文认字,然后在放学前练习对对子。

别小看这对对子,这可是每个私塾或官学都要教授的内容,是开始八股文写作前很重要的练习。

因为八股也称八比,要在文章中写出八段对偶排比句,若是没有从小练习的经历,一般人很难写出结构精密严谨,文风犀利凝练的八股文章。

确定这些内容都可以胜任后,楚易就答应下来。

又随意唠了几句,徐嫂子眼睛不住地往书肆里瞥,看楚易没露出不悦来,才欲言又止地说:

“刚刚那陈掌柜是不是来啦?”

等到肯定的答复,才又说道:“我看他那脸色不太好。往常那陈掌柜虽月月都来找秀才公,但咱也不知道他来干啥,如今秀才公不在,你可得长个心眼。”

话音刚落,徐嫂子又凑近小声提醒:“咱听说他那万卷楼跟咱南京的哪个大官有联系,没到那份上,你可别跟他较劲啊!”

听到这话,楚易默然不语,如今不是他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历史遗留原因,好在他努力将银子还上便是,对方即使有背景,在这陪都也不可能不问缘由就强买他的铺子。

似乎看出楚易有口难言,徐嫂子也没继续说陈掌柜的事,转而提起书肆:

“我也不多言,公子你心里有数就好。但有一事,你可别怪嫂子说话不中听,原来秀才公专心举业,恐怕对这书肆生意也不甚上心,公子要是想卖了铺子专心举业也就罢了,可若想认真作营生,恐怕得好好想想。”

她的话和楚易的想法不谋而合,楚易眼前一亮,说道:“请嫂子仔细说说。”

徐嫂子没想到楚易会是这个态度,本以为读书人都清高自傲,自己多嘴讨不了好,楚易的态度就让人心里舒坦,这让本打算只略提点一句的她不好意思了。

“那我便说几句,说得不对了,公子可别放在心上。”

徐嫂子将楚易拉到房檐下,躲开正午的太阳。

“秀才公售卖举业书籍那肯定是第一等要事儿,那些小说戏曲等无根之言,岂是学生们敢看的?

可咱这三山街这老多书坊书铺,光是四书五经,每家都有个几千本,要想从他们中出头,就要想些别的招了。”

虽然对徐嫂子关于小说戏曲等书的看法有些不同意见,但楚易也明白现在的风气就是如此,即使话本销量再高,在文人眼里也是‘淫词艳句’,是远及不上圣贤书的。

“那依您之见呢?”

听到楚易文绉绉的话,徐嫂子不好意思道:

“我也是看我家小子读书,他去的那社学先生是极好的,就是这课本得需自备,如那《日记故事》、《神童诗》等书都得入学就备好,而且里面图画多,比起一般的书都要贵一些。

我想着每年入学的孩子那么多,而要参加科举的生员才有几个,倒不如弄些蒙书回来,可能打开局面。”

听到这里,楚易明白徐嫂子实际上对社学教授的内容并不如何了解,她只知道需要自备《神童诗》等蒙书,实际上,如四书五经等内容,等他们识字后就会教授,并不是只有准备科考的学子才会学习。

但除此之外,徐嫂子提得建议确实不错,现代书店销量最高的除了教辅用书,就是童书了,有的家长一买就是几十本,真不愧有吞金兽之名。

可这又绕了回来,与那些大书坊相比,带插图的童书更是他负担不起的,就是成本这块,大书坊刻印千本,成本能打到一本四百文,而若是他自己找人刻,成本至少翻个倍,同样定价下,人家吃得肚子流油,他却要赔得裤衩都没了。

因此,初期他绝不能和同行拼销量,只能重新定位,找到还未开发的蓝海。

想清楚后,楚易谢过徐嫂子,表示自己会认真考虑,然后在她欣慰的目光下离开。

***

南京地处南北之交,往来商贸荟萃于此,其中三山街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而它的附近,就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秦淮河——

所谓晚明江南戏曲,夜间声彻九霄,金陵都会之地,南曲靡丽之乡,那真是好一番江南做派。

此时正值农历九月,距离乡试结束也有月余,路上士子文人繁星如数,乡试揭榜后,被录取士子锣鼓喧天举天同庆,没录上的就呼朋唤友一醉方休,那是各有各的畅快。

而在人群熙攘、不见尽头的街市,两边店家招牌林立,楚易眼睛一扫,就看到有文秀堂、兴贤堂、长春堂、凤毛馆……其店外都标明“书铺”“刻字镌碑”等字样。

其中一家书铺外挂一牌子,上书‘精选《新刻按鉴通俗演义列国前编十二朝传》于此发卖’,这就是古代版的广告了。

但一看这名字,楚易察觉到不对。

在他记忆中,按鉴就是指小说内容是依据史实演义而成,一般是依据《资治通鉴》或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的内容编写。

那这书名意思就是按照资治通鉴中战国时代列国史实编写的前传,可在他的印象中,《资治通鉴》是不记战国以前的史实的。

转念一想,他明白了,这所谓的依照史实就纯是作者的脑补,只是找了个按鉴的名头好卖罢了。

与现代不同,如今的演义小说还是比较规矩的,人们也会对自称是依照史实编纂的小说趋之若鹜,这就催生出许多瞅准商机胡编乱造的小说,进而收割韭菜。

楚易陷入思考,没想到如今就有这种促销方式了。

一路走来,类似刚刚那家书铺的很多,演义类小说也是自《三国演义》发行以来,普遍流行的类型,在这里受众很广。

这里除了书坊银楼,卖吃食的倒没几家,都是些桃李周丨庭,人来送往的高大酒楼。

路边有些小摊贩在售卖杂货,倒是没看到卖书的,也是,在这众多书坊的地盘跟人打擂台,那也打不赢啊。

楚易逛了一圈,终于在一个角落看到个馄饨摊,那里还摆了两张桌,只有一张桌有客人。

他上前去要了碗馄饨,一共十五文钱。

收了钱后,摊主一手摸过一张皮,另一手持秣子,在馅盆里一过,再往皮子上一搭,一个小馄饨就进了锅。

等盛上来一看,清醇鲜亮的汤里,十数只皮大馅小的馄饨挨挨挤挤,上面还飘着几叶芫荽,浓郁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被虐待好久的胃似乎才反应过来,在楚易身体里闹得天翻地覆,他也顾不上烫,稍微吹了吹就就往嘴里放。

一咬下,热呼呼的汤顺着喉咙就滚下去,肉馅的鲜美和爽滑的面皮,分不清主次君臣,只感觉一切都刚刚好,从嘴里暖到了胃里。

也就在这时,一直在楚易耳边吵闹的烟火气才突然像戳破了一张纸,那些叫卖声嬉笑声才真切的传入耳膜,在他身体里鼓噪。

嘴里的鲜香从口腔渗透进大脑,然后流入身体里,楚易这才意识到——

他是属于这里的。

他不是过客,前世虽然遗憾,可一切已经远去,即使再怎么不舍,他也要将那些回忆珍藏在心底,只能偶尔拿出来怀念,却不能使之绊住自己的手脚。

楚易低头,又舀了一勺汤。

传说南京美食有七炒,其中有一句“馄饨汤可助研”,指的是馄饨汤面清亮见底,甚至都可以用来研墨。

楚易不知面前这一碗是否达到标准,可在他心中,即使不能研墨,也足可以抚慰人心。

作者有话要说:*《新刻按鉴通俗演义列国前编十二朝传》作者余象斗,万历三十四年出版,为了剧情将出版时间提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