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士子梦 > 第8章 白居易结婚

第8章 白居易结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一职,居华阳观,和元稹闭户累月,揣摩时事,做《策林》七十五篇奉上。四月,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与元稹、崔护等同登第,二十八日,授周至县尉。周至县附近有个仙游寺,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初次相遇的地方,十二月,白居易和朋友陈鸿、王质夫到此游玩的时候,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朋友激励下,写出了《长恨歌》千古名篇。其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几句表面是惋惜李杨爱情不得善终,实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心中块垒,抒发胸中不能和湘灵结为夫妻的郁闷。这首诗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不久即第二年秋,白居易被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殿校理。冬,授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四月,为制策考官,二十八日,又拜左拾遗。这一年白居易已经37岁了,还未结婚,母亲以死相逼,白居易不得已和朋友杨虞卿的堂妹杨氏结了婚。白居易考进士前在宣城认识的杨虞卿,当时杨虞卿16岁,比白居易小12岁,杨氏更小,因此白居易和杨氏结婚时杨氏也就20岁左右,正是貌美如花的年纪。白居易十里红妆迎娶杨氏,面对如花似玉的娇妻,再想起湘灵,心里不知是何滋味。白居易婚后不久给妻子写了首诗,名为《赠内》:“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这首诗表达了愿意和妻子白头到老死后同穴的誓言,同时希望妻子能和自己同甘共苦、相敬如宾、安贫乐道。这首诗说明白居易是尊重认可妻子的。第二年,生女金銮子。白居易虽然对湘灵有着刻骨铭心的爱,但分开这么多年,在京城做官见识了三千繁华,周围朋友都和大家闺秀结婚,在这种环境下,白居易违背初心,弃湘灵娶杨氏,是妥协也是现实需要。只不过白居易结婚后并未忘却湘灵,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母亲去世,十月,白居易回符离迁父坟与母合葬,欲再见湘灵,湘灵却离开了符离。原来白居易痛别湘灵回长安后,湘灵不堪乡邻的流言蜚语,一家人搬离了符离,投奔亲戚去了邯郸。白居易想去邯郸寻找湘灵,然而爱女金銮子夭折,使他断了这个念头。但是对湘灵的思念却时不时涌上心头,元和七年,白居易写了两首诗怀念湘灵。一首《夜雨》:“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一首《感镜》:“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