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士子梦 > 第9章 元稹和薛涛

第9章 元稹和薛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为第一名,授左拾遗。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引起了宰臣的不满,元和元年九月贬为河南县尉。白居易罢校书郎,亦出为周至县尉。此时,元稹母亲去世,元稹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元和四年(809年),三十一岁的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同年春,奉命以详覆使身份出使剑南东川。初登官场的他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尤其是在蜀中著名女诗人薛涛的帮助下,扳倒了前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这一举动触犯了朝中旧官僚阶层及藩镇集团的利益,很快他们就找了机会将元稹外遣——分务东台。东台就是东都洛阳的御史台,用意在于将他排挤闲置。即便遭受到这样的打压,元稹仍然坚持为官之初的原则,秉公执法。同年,正值仕途受挫时,其贤淑聪慧的妻子韦丛盛年而逝,年仅二十七岁。韦丛之死,对元稹打击很大。

但元稹出使东川和薛涛双宿双飞时,并未忠于韦丛。薛涛比元稹大11岁,生于京兆长安,幼时随父薛郧仕宦入蜀,遂寓蜀中,长于成都。薛郧学识渊博,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薛涛性敏慧,八岁就能诗,洞晓音律。薛涛八岁时,父女俩在庭院的梧桐树下歇凉,薛郧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捻须卡顿,不知下句。他对在一边玩耍的女儿说:“你能续上这首诗吗?”薛涛很快续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郧听罢,内心五味杂陈,又喜又忧。几年后,薛郧因出使南诏,感染瘴疠而命丧黄泉。那时薛涛年仅十四岁,母女俩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薛涛十五岁时诗名已闻于外,声名倾动一时。因父早逝,母孀,生活困顿无依,十六岁的薛涛加入乐籍为歌伎。贞元元年(785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提笔而就《谒巫山庙》:“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韦皋看罢,拍案叫绝,这首诗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女子之手。一首诗就让薛涛声名鹊起,从此幕府中每有盛宴,薛涛成为侍宴的不二人选,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从此就以歌伎兼清客的身份陪侍左右。薛涛诗才惊人,诗格清婉,蜀中官员都愿和她结交唱和应酬,韦皋甚至上报朝廷欲封薛涛为女校书。韦皋死后,薛涛脱离乐籍,住在浣花溪畔,与官员们诗词唱和,在蜀中非常有名。元稹出使东川,一到蜀地即约薛涛梓州相见,两人谈诗论政,颇为契合。薛涛这时年已四十,却迷上了元稹,做诗《池上双凫》:“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真情流露。薛涛不但聪慧工诗,还有政治头脑,协助元稹弹劾东川节度使严砺。然而好景不长,元稹被调离东川,分司洛阳。薛涛十分无奈,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着一份深情。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薛涛喜欢写四言绝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她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这种桃红色的小彩笺,特别适合用以写情诗,人称“薛涛笺”。薛涛对元稹如此用心,然而元稹丧妻之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已经“取次花丛懒回顾”了,所以疏远了薛涛。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房玄龄之后)不法事,被召回罚俸。途经华州敷水驿便宿于驿馆上厅,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在此,也要争住在上厅,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谩骂,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鲜血直流,最终被赶出了上厅。后来唐宪宗便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生活孤苦,好友李夷简把表妹安仙嫔引荐给他,元稹于是追求安仙嫔,娶为侧室。安仙嫔精心照顾元稹,并为元稹生女,共同生活了三年,安仙嫔病逝。元和九年春,薛涛由成都赴江陵会晤元稹。经过了在诗歌中的“以夫妇自况”,此次到江陵,重拾旧情,薛涛内心充满期待。然而直到薛涛离去,元稹都未曾吐口娶她。薛涛幽怨不已,做《春望词》:“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