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士子梦 > 第10章 刘、柳再被贬

第10章 刘、柳再被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元和十年正月,唐宪宗召还被贬的八司马,还有被贬的元稹。刘禹锡等人回京后,这年三月,刘禹锡邀请柳宗元等人去京城里的玄都观看花。触景生情,刘禹锡随意作《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诗中唱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的后两句是开玩笑的话,他讥讽那些靠排挤自己得到提拔的朝臣,“语渉讥刺”。刘禹锡在朗州呆了十年,郁闷坏了,所以借诗发发牢骚,抒发一下愤懑之气,没想到这激怒了宪宗和旧派朝臣,在京城引起了一场风波。八司马随即又被贬放到“五谷不毛处”。韩泰为漳州刺史,柳宗元为柳州刺史,韩晔为汀州刺史,陈谏为封州刺史。刘禹锡观花诗是让柳宗元等人再次被贬出京城的导火索,他也为此被放置最远的播州。播州在今天的贵州遵义,当时异常荒凉,是个人口不足五百户的小州。刘禹锡有八十多岁老母,同去必就死地,分离也是死别。面对此情此景,身体已经很差,刚刚回到长安没两个月的柳宗元几次上书,要与刘禹锡交换地方,他说:“播非人所居,而梦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生死之间,微言大义。幸好御史中丞裴度伸出援手,刘禹锡才改贬去连州做刺史。元稹虽不在八司马之列,但也被贬去通州。

公元815年,刘禹锡扶老携幼,向连州进发。想想三个月前,当自己在朗州得到返回京城的诏书时,心情是何等激动,感到贬谪的日子总算熬出了头,而自己也很想发奋有为,在后半生再干番事业。没想到一首小小的绝句诗,竟会惹出这么大的祸患,不仅连累了柳宗元、韩泰、韩晔、元稹等志同道合的好友,而且还连累了自己的母亲和孩子,非但没被重用,最终又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去做逐臣,每想到这一点,他心中便愤慨不已,怒气难消,但到底是谁在背后捣的鬼,他至今仍搞不清楚。柳宗元的心情几乎与刘禹锡完全相同。他知道刘禹锡这次将携老母同往贬途,所以特意约定了相会的地点,与刘禹锡一同南下,一方面可以安慰刘禹锡,一方面也可以帮忙照顾一下刘母。因为他所贬谪的柳州,也在南方,且差不多在同一纬线上,只是东西方向不同而已。走了一个多月,越过了长江天险。在湖南境内,当他们翻过衡山来到衡阳,渡过湘江时,柳宗元和刘禹锡不得不分别各奔西东。刘禹锡陪着柳宗元,一直来到湘江边的渡口处,方才停下。分别的时刻到了,柳宗元赠诗一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刘禹锡闻罢,也是感慨万千,离愁别绪,顿涌心头。他回赠《再授连州至衡阳酬赠别》:“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柳宗元听完,不禁又回赠《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刘禹锡读罢,当即也回了一首《重答柳柳州》:“弱冠同怀长者忧,临歧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世,黄发相看万事休。”或许预感到这一别将再不能重逢,柳宗元又写了一首《三赠梦得》:“信书诚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湘别,何年与汝归?”刘禹锡立刻又回了首《答柳子厚》:“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两人都有些意气消沉,相约以后能一起归园田居。直到柳宗元乘上西行的船,他们才依依不舍地挥手而别;直到柳宗元的船消失以后,刘禹锡才继续开始南下的征程。

刘禹锡在连州呆了近五年,在任改善民生,致力于办学,使当地文化水平得以提高。刘禹锡还学起了医学,给柳宗元开药方治病,自编《传信方》。柳宗元在柳州也为当地人民办一些有利之事,开凿水井,解决人民饮水不便之苦。他还发展生产,兴办学校,修筑城墙、街道,种植林木,特别是废除了奴婢制度,这是他在柳州最大的功绩。柳宗元在柳州与民女同居生子周六、周七,于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病逝,年仅四十七岁。后周六被刘禹锡收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