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士子梦 > 第15章 爱妃杜秋娘和忠臣裴度

第15章 爱妃杜秋娘和忠臣裴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唐宪宗对女人也是予取予夺。正妻郭氏虽出身高贵,但也只是个正妃,并未被立为皇后。原来唐宪宗为了不让皇后干涉自己任意宠幸女人,明确表示不立皇后。《旧唐书·后妃传》记载宪宗说,“帝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册拜后时。”从宪宗开始,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相继效法,也都没有立皇后,原因与其类同。这一时期史书上所称的皇后,其实都是她们的儿子当上皇帝以后加封的。唐宪宗有一个文学史上很有名的宠妃秋妃,就是写《金缕衣》的杜秋娘。杜秋娘金陵人,从小就能歌善舞,少女时做了歌妓,会写诗填词,15岁时就很是出名,镇海节度使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妓。在一次为主人献舞时,杜秋娘唱了自写自谱的曲《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一曲听罢,李锜对她刮目相看、大为欣赏,随后把她收为侍妾。唐德宗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在位仅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唐宪宗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利,李锜不满,起兵造反失败,在战乱中被杀身亡,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宫中为奴,因善歌舞成为了宫廷里的歌舞妓。有一次杜秋娘为宪宗表演了“金缕衣”,宪宗被深深地感染,两人马上陷入爱河,杜秋娘被封为秋妃。杜秋娘不仅是宪宗的爱妃,还是他的机要秘书,杜秋娘以女人的柔情和宽容弥补了宪宗年轻气盛、性情浮躁的缺点,宪宗常常与她讨论治国大事,二人过了十几年同心协力的日子。不料元和十五年,宪宗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在宫中,有人传言是内侍陈弘志蓄意谋弑,但当时宦官专权,此事不了了之。

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嗣位为唐穆宗,杜秋娘无儿无女,被任命为皇子李凑的傅姆。李恒好色荒淫,沉迷于声色犬马,不满三十岁一命呜呼。十五岁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他只知道打猎游玩,不理国事,不久又在宫中被刺身亡。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杜秋娘眼见三位帝王连续暴死,必为宦官所弑,于是与宰相宋申锡密谋,决心除掉宦官王守澄,立李凑为帝。岂知宦官的耳目众多,计划被宦官王守澄所知,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被削籍为民,赐归故乡。晚唐诗人杜牧经过金陵时,有感于杜秋娘的年老贫困,作了《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裴度作为元和中兴的重要功臣,任将相二十余年,荐引过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颜、李愬等名将,还保护过刘禹锡等人,但从不荐引无才的亲友为官。在唐朝后期,朝官结为朋党、相互援济的情况下,他能反对权奸,坚持唯才是荐。裴度一生,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统治,坚持与权奸、宦官、割据势力进行斗争,并在反对藩镇割据势力取得巨大功绩,先后平吴元济、李师道之乱,最终实现了“元和中兴”。史称其“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被时人比作郭子仪。后人赞叹评价颇多,苏辙:“玄宗初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后用张说、源乾曜、张九龄;宪宗初用杜黄裳、李吉甫、裴垍、裴度、李绛,后用韦贯之、崔群。虽未足以方驾房、杜,然皆一时名臣也。故开元、元和之初,其治庶几于贞观”。辛弃疾:“淮蔡之功,裴度用而李师道遣刺客以缓师,高霞寓败而钱徽、萧俯以为言,宪宗信之深、任之笃,令狐楚之罢为中舍,李逢吉之出为节度,皆以沮谋而见疏。故君以断、臣以忠,而能成中兴之功。”裴度有很多轶事典故,后人还以其为原型塑造了《裴度还带》这一文学形象,剧情是:裴度未做官时,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又不肯跟随姨父王员外做生意,只得寄居在山神庙中,幸有一白马寺长老供他斋饭。有一道人为裴度相面,断定他命该横死。此时另有韩太守因廉洁为官被国舅傅彬诬陷入狱,韩夫人与女儿琼英辛苦筹资以救韩太守,幸得朝廷采访使李邦彦赠玉带相助。琼英路过山神庙时不慎失落玉带,被裴度捡到。韩氏母女正要绝望自尽,裴度将玉带归还,韩太守一家三口性命皆得救。就在裴度送韩氏母女出门之时,山神庙倒塌,裴度得以逃脱横死厄运。后裴度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并与韩琼英结为夫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