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女帝群英传 > 第12章 012 高句丽平

第12章 012 高句丽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皇后开始着眼于下一个目标,她提出要议定明堂形制。皇上也早已想营建,欣然答应,将任务派发下去。

当然,皇后是打算待她称帝后再进行修建的。现在开始商议,一可节省时间,二可避免官员因为厌女而不认真对待。

同封禅一般,制定明堂典章也是个耗费时间的活儿,同样需要查阅海量文献,搜集资料,引经据典。

皇上便一边四处开战,一边等官员商定结果。

恰好此时,高句丽出了状况。[1]

五月,高句丽大权臣泉盖苏文去世。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可他一上任,便出巡诸城,又指派弟弟泉男建、泉男产主持政务。

权力面前无亲情。弟弟们面对送到手里的权力,自然经不住诱惑全部笑纳。泉男建趁机自任莫离支,发兵讨伐大哥。

泉男生闻讯逃往一处城邑驻守,并派儿子泉献诚至唐求援。

六月。皇上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向导,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共同将兵攻打心仪已久的高句丽,顺便救救泉男生。

九月,庞同善大败高句丽兵。泉男生率领部众与其会合,并就此投靠李唐。皇上于是封他为特进、玄菟郡公,担任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

十二月,皇上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赦处俊为副总管,庞同善、契苾何力为副总管兼安抚大使,共同进击高句丽。同时将水陆诸军总管及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都交由李勣指挥。并将河北道诸州县租赋全部交付辽东,以供军用。

然而。次年,吐蕃见高句丽吸引住李唐皇帝的所有目光,便果断出击入侵羌人所居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锽、率、差十二州,并迅速攻破。皇上只得取消这些州的建制。[1]

如此一来,唐高胜负未分,唐王朝便先行丢了十二个羁縻州,那是不小一片土地,约为半个高句丽那么大。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皇上认为眼下己方没有精力再去同吐蕃作战,便提出自己的观点:“五年前吐蕃大将论钦陵率军大胜吐谷浑,占领了它很大一片土地,吐谷浑一批部众迁徙至我们大唐。朕看这次不如就让吐谷浑旧部迁徙到凉州旁南山,去对战吐蕃好了。”[2]

工部尚书阎立本觉得皇上很离谱,上谏反对:“吐谷浑近来对吐蕃连连战败。吐蕃士气正盛,吐谷浑士气久衰。以衰弱对战强胜,不仅无法成功,恐怕自身都将覆灭。”[2]

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却持不同意见。不过他没有反驳阎立本,而是接着皇上的话头说:“陛下,臣认为陛下的计划是可行的。不过臣认为那需要我军相助,联合作战。”

黄门侍郎张文瓘闻言反对道:“陛下。这十几年来,我大唐不停歇地营造了蓬莱宫、上阳宫、合碧宫等大型宫城,又频频征伐四夷,厩中养马万匹,国库一直处于空虚状态。后勤跟不上,民众又劳顿饥乏。单边作战倒还可以,对抗高句丽、吐蕃两国大军就不行了。吐蕃士兵太多了,专注对付它都很难取胜,更何况双边开战呢?万一西边战败,又影响到东边士兵的士气,使得两方受挫,必然引发民怨沸腾。我大唐怕是会步隋朝后尘啊。”[1]

皇上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也不会提出让吐谷浑去,但是吐谷浑也被否了。他便拿不定主意了。于是看向其他人问道:“还没发表意见的诸位爱卿们有什么意见呢?”

这次没人吱声了,他们想不出来措施,毕竟跟吐蕃打胜率是真的小。

皇后也没有开口,她知道自己说了只会被否定,皇上从来不在军事上听她的意见,认为她不懂,她没必要主动去碰一鼻子灰。

皇上这下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犹豫再三,还是做不出决定,只好下令:“我大唐丢失国土,税收减少,养不起那么多马匹了,就减两千匹好了。吐蕃那边就先不管了。”

大将军李勣觉得这样安排很不妥,指出:“陛下,若是对丢失国土置之不理,恐怕民心将会溃散啊。”

皇上想了想说:“那就继续攻打高句丽。拿下高句丽,民心就稳住了。这件事就交给你和仁贵了。”

这办法虽然不光彩,但是以他们的能力确实只能那样做。

被提到的两人只得出列接旨,扛上必须赢的重担。

幸而高句丽如今内乱,盟国百济也已灭亡。它已是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况,再难维持下去。

这样经过五个月的激战,唐军最终获胜,高句丽灭亡。

唐王朝缴获了高句丽五个部落、一百七十六座城池、六十九万余户人民。重新将其划分为九个都督府、四十二个州、一百个县,并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负责统辖全区。

每个州平均才两个县这种划分方式自然是为了激励民众。让他们觉得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很多很多。

接着皇上安排薛仁贵选择当地投降的酋长做都督、刺史、县令,并部署一批汉人参理。做完这些工作后,他又任命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人镇守安抚全境。

但是高句丽百姓比当地官员要有血性一些,他们不愿接受外族统治,时不时便聚众发动反叛。皇上想起此前皇后提过的方案,于是令薛仁贵选择出包含青壮年以及较富裕的门户,迁出四万至长江、淮河以南,以及山南、京西诸州的空旷地区,贫弱户留在原高句丽。

贫弱户反抗能力差,故而反叛渐渐平息。朝廷边境危机勉强算是解除,恢复往日平静。

*

此时的小婉儿业已长至四岁,会听会说,会走会跑了,还常常给母亲打下手照顾姥姥姥爷。

而郑父苦熬两年多后,病情急剧恶化。两相比较,他不由得羡慕起来。

这些日子,他体会到小外孙女的可爱之处,早已不想再丢弃她。可惜他自己却是不行了。

临终前,小婉儿端过母亲熬好的药,打算像往常一样一勺一勺喂给姥爷喝。不过郑父知道自己不再需要,摇摇头没有喝。他艰难地伸手摸着小婉儿的头,流下浑浊的眼泪:“多好的孩子,才这么小,就要去做苦力了。”

屋内众人已是哭成一片。小婉儿虽然还不明白,但是被气氛带动了,也跟着哭了起来。

郑父转头对郑离说:“阿离啊。以后给孩子找夫君的时候,千万不要看脸,也千万不要低嫁。看你嫁了之后,福都被人家享了,苦都被你吃了。一定要吸取教训。”

郑离满脸泪痕点头答应。

郑父放下心来,闭上眼睛,随即手也滑落下去。

哭声响彻整间卧房。

郑父离开了人世。宅子的主人变成了哥哥嫂嫂。郑离就不太方便了。虽然母亲还在,但是哥哥当家,她身为妹妹,长期以主人的身份居住在这儿,容易让他们家里出现矛盾。

她不想被嫌弃,决定以后尽量不要住在这里。哥嫂当然对她的决定很支持。于是她带着女儿服完丧后,就申请回到京苑服役。

小婉儿便开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服役。

郑离之前就被分到了鸡舍,这次回来后还是在那儿,孩子自然跟着她。这地方非常臭,小婉儿被熏得眼睛都疼了。前面几年,郑离为了不熏到孩子,花了点钱把小女儿托付给了羊园那边的同僚,那边不太臭。小婉儿跟着人家放了好久的羊。

但是现在她有任务了,就只能呆在这臭地方了。

郑离给她和自己的鼻子上蒙上一块面罩,稍稍阻一下气味。

小婉儿第一天上工,只被分到了投食、补水两项简单任务,之后当然还会加。

而郑离是老手了。工作要困难、劳累得多。她的任务包括打扫、巡视、诊断、喂药、消暑、保暖、杀虫、灭鼠、配种、记录生长情况等。

不过这一天结束,郑离还是更心疼女儿。她觉得本该香香地读书或者玩乐的小姑娘,却要整天整天的干活儿,都给染臭了,简直是煮鹤焚琴、暴殄天物。

面对这种情况,她不由得陷入思考。父亲离世,回家不再方便。她们娘俩以后大概得一直呆在这里沾染臭气,非服役期都脱不了身。而且孩子连棉裤都没得穿,冬天又得冻到不行。不光是冷,这里那么多男的,小姑娘家不穿棉裤,简直太可怕!

她该怎么做才能换个岗位,让女儿不再受这种苦呢?

千思万虑后。她想到女儿已是劳动力,掖庭的门槛她已经达到了。她们可以申请转去掖庭啦。

但是去掖庭需要技能傍身。所以她得教女儿学习些技能。

琴棋书画她倒是都会,只是丝竹管弦、文房用具这里都没有,就算她能带来也没地方放。因为这京苑的卧房里没有桌子,只有狭小的柜子和大通铺。

她有点后悔回来时考虑不全,没有带书过来。乐器需要大柜子、文具需要书桌,书籍就简单多了。它小,可以放在小柜子里,需要阅读的时候也只要手持就可以。她决定写信给母亲,请她派人送些书卷过来。

不过这信有只有每月初一会被寄送。

她觉得不能浪费掉这段时间。想来想去,发现现有条件下,文字还是可以教的。因为脚下是土地,可以写字。于是她领着女儿出房门,折了支树枝,在月光下的土地上写了字叫女儿学。

小婉儿茫然不解地问:“晚上也要做任务吗?别人怎么没有呢?”

郑离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询问:“以后如果每天都像今天这样在鸡舍干活儿,全年无休。还要慢慢增加工作量,一直加到像阿娘这样,你愿意吗?”

“为什么要这样如果?我明明可以休九个月。”

“假设一下嘛,你先回答。”

小婉儿问:“我说了算吗?”

“算!”

小婉儿果断摇摇头:“谁愿意又累又臭呀?”

“那就对了。”郑离说道,“这里太受罪了。为娘想带你转去掖庭,那里干净轻松,不搞养殖。除了出不来,方方面面都比京苑好。但是去那边有技能要求。所以你要读书,识字就算一种技能。”

“不能回家?那我不去!我现在有休能回家,您不能假设没有啊。”

“以后就不能了。我们没有家了,我们回不去了。”郑离解释,“现在那里是你舅舅家,他不想让我们回去。”

“为什么是他家?大家都是姥姥姥爷的孩子,凭什么宅子只是舅舅的呢?这不对!那也是我的宅子。我回去天经地义!”

郑离有点惊讶,女儿啥时候学会的成语。不过那不重要,重点是如何反驳她。

“女儿不给分家产。那宅子、钱财全给你舅舅了,没有咱们的份儿。”

“凭什么呀?”

“女儿会嫁到别家去。”

“什么意思?”小婉儿摸不着头脑。

“就是像你姥姥一样,在你姥爷家里住,跟你姥爷生儿育女,生活一辈子。娘家,就是她父母家,就不再管她了。”

小婉儿急切地问:“您为什么不管我了呢?您不想要我了?”

“不是我不想,规矩是这样的。”

“那我为什么要嫁呢?”

“不是。我都给你绕迷糊了。”郑离很头疼,“不是让你嫁。是我已经嫁了,就分不到娘家的家产了。”

“那你为什么要嫁呢?”

“到了年纪都会嫁呀,父母都会催。社会就是这样。”

“那我不嫁不就可以分家产了吗?”

“你不嫁也没用,我已经嫁了。你要分也是分我的。我没有你肯定也没有啊。”

小婉儿又问一遍:“那你为什么要嫁呢?”

郑离无语:“你又来了。就算我不嫁也不会给我分的。家产只给儿子分啊。”

“为什么呢?那不嫁的女儿要怎么活呢?”

“很少有那种情况。皇上会催,不嫁税收很高。富裕家族不昏意愿强烈的女孩子一般是出家了,出家也没什么税收。但是人也很少,毕竟不嫁会被嘲笑。”

小婉儿不解:“嫁不嫁关别人什么事。它们为什么要嘲笑人家,有病吗?”

“社会就是这样。”

“这些规矩都不对,应该修正。”小婉儿语气老成,“姥爷既然关心我,就不会不给我活路啊。宅子肯定有我的一份。如果没有,那就是姥爷和舅舅做错啦,应该让他们改过。”

“别想着回去了。”郑离很无语,“你回去也不会有师傅,你姥爷走了。舅舅要是让师傅也教你,需要加钱,还耽误他孩子的时间,他想必是不会肯。”

“您教我呀。”小婉儿道。

“倒是可以。”郑离附和罢,方才反应过来思路竟然被孩子带歪了,便又提醒,“你舅舅不让我们进门啊。”

“那我就像他家的孩子那样躺他门口哭,让别人都知道他欺负小孩子,抢小孩子的家产。”

郑离闻言训斥道:“别学那些乱七八糟的,我们不能撒泼,那太无耻了。”

小婉儿撒娇道:“我不管,我一定要回去。我才不吃不必要的苦,一点儿都不要吃。您不愿意您就自己留在这儿。”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

“首先,宅子该有我的份儿。其次,这里黑咕隆咚,蜡烛都不让点。就借着那么淡的月光,地上黑黢黢的,啥都看不清。蹲着还腿麻。家里有笔墨书本,有人教导。在这里累死累活学五年也赶不上在家轻轻松松学一年啊。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最后,这也不怪我,您不早说。您要是早说,我现在都已经学会好多了。”

郑离无语:“你才四岁,我怎么早说?你脑子之前都没发育好,哪儿能学会好多啊?”

“我脑子发育好了,表哥背不下来的东西,我听他们背的都背会了。只是没人正经教我,所以我不会读、不会写、只会背。”

郑离不知如何接话,沉默起来。

小婉儿感到莫名其妙,问:“您为什么非要选择事倍功半呢?为什么不争取好日子呢?吃没有用的苦有意义吗?”

郑离不知该不该听女儿的。犹豫半晌,终究决定听。为了女儿,就厚一次脸皮吧。她提醒道:“那就给你一次机会,你一定要快些学啊。还有,你姥爷不在了,我们回去当大小姐你舅舅肯定不乐意,我们可能得像奴婢一样干活儿。可能得晚上才有时间学习。”

“那也好啊。家里文具齐全,比在这儿效率高得多。您要是怕耽误了这段时间,就先教我背诗吧。等我回家再开始写字。”

郑离点点头,发现小女儿好像是挺聪明的,年纪这么小,就有逻辑了。便开始一句一句带女儿背诗。每天晚上背一首,背会再休息。令她惊讶的是,女儿背诗真的快。她教的诗都能在两柱香的时间内背会,还不会忘。

母亲送的书到了之后,女儿没有拒绝。因为书的背景是白色,字是黑色,比写地上那种前景背景一个颜色的要清楚得多,月光下虽不好看,但能看清。小女的效率变得更高。认字也是飞速。

但她又很是心酸,女儿这要是没被连坐,估计要在官家小姐里出名啦,被大族争着求亲。可惜小女的一生已经被她爷爷毁了。

作者有话要说:相关史料:

[1]

《资治通鉴》唐纪十七

乾封元年666…高丽泉盖苏文卒,长子男生代为莫离支,初知国政,出巡诸城,使其弟男建、男产知留后事。或谓二弟曰:“男生恶二弟之逼,意欲除之,不如先为计。”二弟初未之信。又有告男生者曰:“二弟恐兄还夺其权,欲拒兄不纳。”男生潜遣所亲往平壤伺之,二弟收掩,得之,乃以王命召男生。男生惧,不敢归;男建自为莫离支,发兵讨之。男生走保别城,使其子献诚诣阙求救。六月,壬寅,以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将兵救之;以献诚为右武卫将军,使为乡导。又以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同讨高丽…

九月,庞同善大破高丽兵,泉男生帅众与同善合。诏以男生为特进、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封玄菟郡公…

冬,十二月,己酉,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以司列少常伯安陆郝处俊氨之,以击高丽。庞同善、契何力并为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如故;其水陆诸军总管并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并受处分…

二年667…生羌十二州为吐蕃所破,三月,戊寅,悉罢之…

时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频征伐四夷,厩马万匹,仓库渐虚,张文瓘谏曰:「隋鉴不远,愿勿使百姓生怨。」上纳其言,减厩马数千匹…

总章元年668…九月…高丽悉平。

[2]

《资治通鉴》唐纪十七

总章二年669…九月,丁丑朔,诏徙吐谷浑部落就凉州南山。议者恐吐蕃侵暴,使不能自存,欲先发兵击吐蕃。右相阎立本以为去岁饥歉,未可兴师。议久不决,竟不果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