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九零年代尴尬生活 > 第10章 九零年代之偷跑的大姐

第10章 九零年代之偷跑的大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正月里,谢清把从墨江爷爷那里借来的几本书看完后,又去借了一回。

墨江爷爷看她这么快就看完了,咕哝了一句:“怕不是囫囵吞枣额?”

不过,还是让她继续借了几本。

谢清新借的几本书还没看完,一转眼,一个寒假就已经不声不响地到了尾声。

四姐妹都要开学了。

母亲还在为她们几个的学费伤脑筋时,跟她要好的香云嫂过来串门了。

“你家老大不上学了?我看她跟谢勇一起坐摩托往镇上的方向去了。”

母亲疑惑了几秒,还是摇头道:“没有啊,过几天就开学报道了,她应该就是跟着去镇上玩玩。”

香云嫂不赞同她的说法:“我看摩托后座还绑了行李,看着像是出远门的样子。”

母亲呆住了,也顾不得香云嫂子了,赶紧跑去房间里查看大姐的东西。

她常穿的几件衣服果然都不见了,相对新一点的鞋子也不见了两双,只剩下一双破烂的鞋子还在那里。

她赶紧跑去找谢清父亲,他手伤还没完全恢复,不能干重活,但他闲不住,在用锄头慢慢清理屋后疯长的野草。

“月儿跟谢勇跑了!”

谢清父亲拿着锄头,一时没听明白她的意思。

“什么跑了?”

谢清母亲焦急无比,大声道:“月儿收拾了行李,跟着那谢勇往镇上去了。”

父亲终于明白了什么情况,把锄头一丢,就道:“走!去镇上!”

他此时也顾不得手伤了,骑上旧摩托,与谢清母亲就急匆匆往镇上赶去。

结果,在镇上搭乘客车的那条街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大姐谢月的身影。

天色已晚,两人只得怏怏而归。

也没心情吃晚饭,在夜色中又赶去了谢勇家里。

谢清三姐妹在家里等消息,看父母迟迟不归,二姐便准备简单下一锅素面。

水还没烧开,父母就已经回来了。

谢清抬眼看向他们,却没看到期待中大姐的身影。

“爸妈,大姐没跟你们回来吗?”

妈妈叹了口气:“赶到镇上时,月儿早就坐上客车走了。好在谢勇家有联系他的电话……”

原来,大姐谢月跟着谢勇去县里一个小糖厂打工去了。

谢勇就是当初借旧语文书给谢清的那两兄弟中的大哥,他早就辍学了,在那糖厂也工作了一段时间。

大姐估计早就看出了家里的窘境,暗地里托了谢勇带她去打工。

在谢勇家拿到联系方式后,父母也联系上了大姐。

不过在电话里大姐坚决不肯听话回来上学。

“我不想上学了,读不进去。”

父亲苦口婆心:“不上学,你初中文凭都没有,以后有什么前途?”

大姐只是不停,一直重复不想上学的意思。

父母轮流上阵,也没有劝动大姐。

最后,也唯有放弃了。

村里的流言四起,直到谢清都已经开学了,还有很多人在纷纷议论。

有一回周末,母亲带谢清去看望了外婆,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同村的一对母女。

谢清依稀记得这女儿也是大姐原来的同学。

那母亲看到谢清母女,笑着问道:“听说你家谢月跟谢勇跑了?”

还不待谢清母亲回话,那女儿便也笑着说:“听说她跟谢勇睡在一个床上。”

八卦之下,还藏着无来由的满满恶意。

谢清母亲对于大姐辍学这事,内心颇有内疚。

她老觉得是家庭原因导致了大姐的辍学,同时也不想让村里人觉得他们做家长的早早让孩子打工去了。

便向两母女解释了起来:“我家月儿只是跟着去糖厂打工去了。我都把学费都准备好了,她成绩也不差,不知怎么,一心就要去打工。”

两母女明显不信,用只有她们自己能意会的眼神对视了一眼,又假惺惺地客套了几句,两人才挽着手离去。

对于村里的流言,谢清一家解释了数回,却没什么效果,也管不住悠悠众口,索性懒得去管,随他们说去了。

谢清此时也有些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她开始思考自己还能为这个家做点什么。

尴尬值经过一个寒假的努力还债,还欠了6000多点。

她觉得自己不能光靠积攒尴尬值,然后中奖来赚钱,不仅慢,而且限制颇多。

她认真对比了系统商城与学校小卖部的商品价格,发现商城中商品的价格换算成人民币是要更便宜的。

比如上次的那袋麻枣,花了她五个点的尴尬值,相当于花了一块钱。

而在小卖部里,这袋麻枣标价是3元。

她思考,这其中的差价,她明显可以利用起来。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她先还清欠款,才能再说其他。

她开启了疯狂攒尴尬值的生活。

她在母亲口中从一个“呆头呆脑”的小呆子,变成了“上蹿下跳,没有一日安宁”的小疯子。

为了采集尴尬值,她化身“乡村狗仔”,走在村里新闻资讯的最前沿,只为亲眼目睹最新的一手八卦。

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她亲身见证了谢勇母亲“红杏出墙”这一柏溪村爆炸新闻。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天晚饭后,她照例满村转悠,寻找采集尴尬值的机会。

无意间看到了同村的先秋叔进了谢勇家的门。

起初,她不以为意,饭后串串门,是村民们的家常便饭。

过一会儿,谢勇父亲正平叔从外面回来了。

谁料,他进去以后没多久,谢清就看先秋叔急匆匆地跑了出来,一边跑一边还在摆弄自己没扣好的皮带。

除了谢清这个小屁孩,其他在外面散步闲聊的村民中也不乏眼明心亮的。

于是,第二天,村里新的流言覆盖了谢清大姐“私奔”的旧流言。

“听说了没?那先秋从正平家跑出来,裤子都没穿好呢!”

“正平怎么忍得下的额?换成我,打不死这个臭婆娘!”

“哎呀,也不怪正平的婆娘,正平小时候掉到了火坑里,半边脸都烧得不成人形,对着他,哪里有胃口!”

在众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谢清狠狠收割了一波正平两夫妻的尴尬值。

毕竟,在村里,再怎么尴尬,也不能不出门干农活,错过了季节,这一年的收成就别想要了。

因此,正平夫妻俩虽然知道村里人背后的指指点点,却也还是假装若无其事地去了地里。

有些胆大的村民甚至还会假装开玩笑,只差没直接问到他们脸上去。

“正平,你们地里这么多活儿,怎么不叫上先秋一起干?三个人干活,肯定比你们两个人轻松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