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反派毙于风雪 > 第24章 第 24 章

第24章 第 2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陆尘歌本不在意口腹之欲,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后来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大多数时候,陆尘歌都是自己做饭吃,她年纪小,能吃饱就可以了,也做不来什么花样菜品。即便是长大后手头富裕一些,陆尘歌也舍不得在吃上头花费许多钱财,直到了这里,她才品味到美食的乐趣。

她也并不是只顾着吃,还顺带观察了一下应无缺。对于史书里头描写的这个千古一帝,陆尘歌还是充满好奇的,纵使她在主观意识上对这个皇帝没有什么好感。研究历史的人,多多少少对于史书里的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情。比如说,有些文人墨客诗文写的好,私德却有亏,纵使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亦有许多人厌恶;有些人私德有亏,但对于历史的发展前程却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亦有许多人欢喜。所以说,人的喜恶都是太过于情绪化的东西。

虽然名为家宴,但是在座的人不会傻到真的将高高在上的皇帝当成自己的亲人,讲话都还是顾及着尊卑,顾及着身份的。虽然淮南王是应无缺的叔叔,但论亲疏的话,看起来还没有沈相和皇帝更为亲近。

在她兴致勃勃观察在座每一个人的时候,也有视线似有若无的落在陆尘歌的身上。不是陆尘歌敏感,她总觉得应无缺的视线总是隔一阵子就落在自己身上,毕竟自己顶着这样一张脸,想到应无缺和谢如琢的交情,估计先前见过谢如琢的夫人吧……谢如琢的夫人也就是自己。

话说,洛宁郡主和自己为啥长得如此相像呢,莫非真的是基因会每隔百年重复一次?陆尘歌对生物可不敢兴趣,在没有分文理科目的时候,生物成绩一直是九科里最差的那一项,生物学家都难以解释的问题,她更是不能找到答案。

自己的亲侄女和讨厌的人死去的妻子长得很像怎么破,估摸这就是应无缺频频看自己的想法吧。谁都不想被人观赏,陆尘歌先前还一直低头夹菜来躲避应无缺的视线,眼见着应无缺还是频频的看向自己,陆尘歌躲烦了,后来干脆光明正大的和他对视。

对着侄女水灵清澈的眼睛,应无缺也觉得有些尴尬,后半程故意克制着自己不再去看陆尘歌。

这一顿饭吃下来,陆尘歌发现应无缺谈吐优雅,富有学识,算是一个有能力的帝王,别的不论,驭下之术算是给陆尘歌见识到了,一顿饭吃下来,没有让旁人感到半点不舒服的。家宴不兴谈朝堂之事,在座交谈的内容除了一些相互恭维的场面话,就是一些诗文见解。那位王爷不善言辞,多半沉默,陆尘歌可以看出来沈相和皇帝感情是真的好,他们的话就不曾断过。先前银翘和陆尘歌讲沈之鸿也会来这场家宴的,不知道为何这次只是沈相独自前来。

一场家宴吃的陆尘歌心力交瘁,她也愈发的急切,虽然原主是应无缺的亲侄女,但见到皇帝的机会并不多,家宴就是为数不多的一次机会。陆尘歌本来想着通过这次的家宴,多多了解一下应无缺的为人处世是不是真的像史书中的那样好,毕竟后世的南朝史可是有那么多的漏洞。但他们的交谈太过片面,单论诗文,陆尘歌也只能看出来应无缺诗文造诣不低,别的方面是瞧不出来的。

应无缺的身世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陆尘歌不会傻到和下面的宫女打听当朝皇帝的身世,一个是宫女们未必知道,二是人多眼杂,万一触了贵人的忌讳,倒霉的还是她们,陆尘歌也不愿意因为这事牵连旁人的性命。

南朝有一个习俗,就是史官记载当朝事件的时候,都会“封史”,具体他们写的内容,只有皇帝能知道。所以陆尘歌想看史官如何记载应无缺身世的这个方法,也泡汤了。“封史”这一行为还和一个典故有关,农朝的时候是典型的乱世,农朝的史官也没有什么职业节操,所以底下经常有人贿赂史官,让他们用笔美化一下自己,所以导致农朝史书记载的一些人全是溢美之词。可众所周知,农朝是青黄不接的乱世,倘若那个朝代真有那么多有志之士,还会沦落到成为历史上最短的一个朝代的地步吗。所以,为了杜绝这个现象再次发生,应无缺在刚登帝的时候,就下了“封史”这一个命令。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陆尘歌唯一的线索就在谢如琢身上,而谢如琢此时此刻又在做什么呢?陆尘歌已经看过了那些后世消失的珍品古籍,不再像从前那般从藏书阁里借阅书籍了,大片的时间她都是在想谢如琢和应无缺之间的关系,以及谢如琢这个人。

谢如琢在上次的赏花会上成功取得了南门军的信物,这个消息已经传遍了京都,所以下头的人对“谢如琢”这三个字也不再是避而不谈。下面的宫女有时候也会悄悄的谈论谢如琢的事迹,陆尘歌特意找来了银翘,让她给自己讲谢如琢的事情。她缺失的那八年里,谢如琢这个人的形象才渐渐的在陆尘歌的脑海之中具体化起来。

谢如琢生于农朝末年,他从小在南门长大,南门是乱世里为数不多的算得上名门的正派。南门的师长不仅救了谢如琢的性命,还予他诗书,教他武艺。

农朝末年的乱世可不单单指的是内乱,北有匈奴,南有蛮夷,西有突厥,他们对汉人的土地虎视眈眈。南门正派,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生于南门的谢如琢更是如此,他初生牛犊不怕虎,追随着师长的脚步投身军伍,救了许多袍泽的性命,也杀了许多的贼寇。

后来的三年里,不知道谢如琢经历了什么变故,江湖上也失去了他的踪迹。外界都猜测谢如琢这三年中是精研武艺,以求更好的造福百姓。后来谢如琢再次出世之后,身边跟了一位姑娘,他们形影不离,走过天南海北许多地方,也帮助过许多人,可以说如今朝堂上多半的人都受过他们的恩惠。

谢如琢带领着南门军击退了匈奴,吓走了蛮夷,又和突厥订下了百年不战的协议,后来还帮助实力最为强大的应无缺夺得了皇位,所以谢如琢在民间的声望很高。谢如琢和夫人走过的地方,如春分拂过,他们二人驱逐贼寇,劝课农桑,护佑一方百姓,百姓们万分感激,有些村庄甚至自发的为他们建立了庙宇。

“谢如琢声望如此高,如今他被免职,民声不会沸腾吗?”

陆尘歌不由得发出了疑惑。

在开国之后,蛮夷和匈奴同时对刚刚建立的南朝发动了战争,由于发生战争的地点在金戈,所以人们称之为“金戈之战”。谢如琢奉命带兵出征,却在阵前逃脱,南门大军全军覆没。从此,谢如琢的名声一落千丈,一场战争的失败固然不会让他臭名昭著,但也总归打破他战无不胜的神话。

也有许多人认为,这一切都是皇帝应无缺的算计,金戈之战的失败无非是因为,狡兔死,良弓藏罢了。更何况应无缺并没有下免职的圣旨,只是扣留了南门军信物,说这是对谢如琢金戈之战的惩罚也是说得过去的。所以民间并没有多大的反应,有些偏远地方甚至都不曾听说谢如琢如今的现状,还以为他是从前那个手握重权的大将军。

南门军有足足二十万人,真的会全军覆没吗?即便主将不在,但谢如琢的师兄师姐们可都在南门军里担任着军职呢,他们会放任匈奴和蛮夷放肆残杀自己的亲友吗?

陆尘歌打听谢如琢的事情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却没有想到越打听问题越多,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掉,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解开谜团的关键,还是找到谢如琢。

“银翘,听说青云山上的青云寺香火很兴旺,我想出宫一趟,为祖母祈福。”陆尘歌自进了宫门,可再没出去过,总听闻一入皇宫深似海,那都是说皇帝的后妃的。她的身份是皇帝的外甥女,应当没有那么严苛,但前朝以及后世都没有皇帝外甥女住在宫中的例子,所以陆尘歌也不清楚自己出宫的流程,还是得问银翘打听这些。

“郡主平日里总是溜出宫去找沈公子……”说到一半,银翘才觉得不妥,近来郡主几乎没有提过沈之鸿,反而对谢如琢感兴趣,她不该提沈公子惹郡主不痛快。眼见着郡主没啥反应,银翘才暗自松了一口气,她也不知道往常里都是偷摸溜出宫的郡主怎么转性做乖乖女了。“因为您上次出宫后就失踪了,所以太后娘娘特地嘱咐了侍卫,再不准郡主偷溜出宫,当然您后来也没出过宫就是了。”

陆尘歌皱着眉,所以银翘的意思是,她出宫变的比之前困难了,反正溜是溜不出去了,想要出宫还要和太后讲一声。

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第 24 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