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更生默默藏如许 > 第43章 43. 充话费送的

第43章 43. 充话费送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43. 充话费送的

“我们的班主任难道是充话费送的吗?”晚上,寝室楼已经熄灯,安静的301里忽然不知道谁冒出一句。

“你的意思是,邹竟兮是话费,冯老师是送的?”庄可妡难得跟了一句,落定刚刚打破沉寂的正是卓年年。

平时通常作为氛围担当的张一曼和李妙音这段时间消停了许多,大概等她俩彻底接受学霸跟班主任离开的现实,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醒来,她们会因为自己仿佛有所亏欠人、事的主动离开,恢复她们原有的生机与活力。

说实在的,发生意外跟变故之后,经过口诛笔伐最严重的那几天,抱怨到狂热的追随者们回归吃瓜群众的本位,大多能够理解或不管不顾同样作为事件中普通一员的张一曼或李妙音的处境。

换句话说,如果邹竟兮不是为了保护张一曼,如果不是李妙音在预面试现场执着纠缠,类似的事件同样极有可能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光点假如就那么几个,他们挪到哪儿,其余作为暗夜的背景都要被拿来做衬,这回张一曼、李妙音她们不巧碰上了,若没有引起什么波澜,下回多半还会有其他人变成事故的始作俑者和舆论中的不怀好意。

这情形有点像学校放在主教学楼前坪的三角形镂空雕塑。

某天校工打扫卫生,发现镂空顶上诙谐地出现了一个蓝绿色的塑料袋,不偏不倚恰巧落在雕塑上突出的一个人像头上,学校看过校工拍下的照片证据,断定是某个调皮学生恶作剧,上演这么一出。

时值学霸在校期间出现严重意外,本就焦头烂额,急火攻心的某些校领导跟主任甚至大有将接连出现的异象联系到一起,从而几乎推测出学校有人在蓄意散播不安因素的结论。

即然事情被加以阴谋论调,彻查一切事情的前因后果、关联影响,便成了当务之急跟重中之重。

初一2班的班主任,在学校暗地调查清楚真相之前,不可能再有一个哪怕是“充话费送的班主任”,因为,每一个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前匆忙上任的新班主任,即便本身是带着“视死如归”跟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接手烂摊子,也难以左右跟避免因为新增的头衔与补贴,被冠以最终受益者的称号,毕竟这也是年级主任的空缺呀。

所以,一件令人不快,令所有人不快的意外发生了,除了择清责任归属,面对危机中存在的机会,往往少人能够信手拈来跟驾轻就熟——2班进入期限未定的长时间班主任待机状态。

因为危机造成的实质损害如果不能彻底清除或抵消,之后针对危机进行的所有挽救与补偿措施,在受害者看来,不过是当事另一方全权为了自己利益进行的补救跟价值层面的重塑。

换句话讲,这对受害者非但不能形成心理层面的安慰,反倒会让受害者认为责任方本质上阴阳两套,实则对受害者的悲惨经历不仅没有产生共情甚至连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都丧失。

简单地说,就是,学霸即使已经转学,这倒霉事发生在他身上了,让他全家都承受巨大悲痛还难受了,哪怕学校实际上没有掉一根毫毛,甚至那个磕破邹竟兮后脑勺的桌子还完好无损地一直乖乖静默伫立在那儿,继续行使它的职责,发挥它的功效,学校也决然不能呈现出跟本质一样毫发无损的样貌。

休戚与共跟祸福同享甚至共同进退的态度必须以某种方式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儿,淋漓尽致进行发挥。所以,学校果断找冯老师谈话了,结果不言而喻,就像所有同学看到的一样。

之所以如此,大概很大程度还是跟班主任面对学生尤其是学霸受伤时候的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漠有关。

这冷静太过让人看起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至让学霸家长在万分悲痛且无处发泄时,直接推定自己孩子的受伤与班主任的自由管理模式存在不可推脱的关系,尽管事实上学校社团层面的事,本身关系好几个部门,尽管冯老师除了在重大活动时给学生开假条,压根管不了学校社团的实质性工作,尽管比如2班所有同学都知道,冯老师还没有从痛失爱将的阴影中走出,近段时间丢三落四,魂不守舍跟冷漠本就是常态。

尽管或许还有更多来自朝夕相处的学生与其他老师提供的理由,怪只怪,临门一脚,冯老师见着校长办公室里的邹竟兮父母,怎么就不落几滴炙热的、充满悔恨与自责的泪水。

白瞎了学校好不容易“请来”这个关键学生甚至包括这个关键学生身上连带的巨大宣传效应以及他父母潜在拥有的庞大社会关系。

不让冯老师立即调走,不让所有人明显看出连冯老师都像是充话费送的,似乎找不到更好方法平息跟化解或说是处置这场风波中关键人物的愤怒。

冯老师是做了替罪羊心有不忿,所以当有其他学生在班级群询问邹竟兮消息的时候才不做回答甚至毅然退群吗?

事实上很尴尬也挺戏剧,冯老师的手机号码是学校特意给单独几个优秀班主任配的,用得多了,学校相关的沟通都是用这个学校配发的号码,退群那事她压根就不知道,因为当时在群里告别完之后,原本的账号就显示不能登陆了,紧接着,她自己的号码收到学校老师通知,说是已经停用,她还纳闷了一回儿,转瞬想到大概那个号码显然不是用她的身份信息注册,需要变动,不是一张芯片的问题,于是,冯老师把那张不需要退回的芯片取出,调令已经下了,但是她有一段时间都还无法直接去新学校报到,显然,邹竟兮的影响力不止针对原来的学校,大概在整个系统里也有些影响。

圣希中学本身不算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学校,正在教学质量极速爬坡的阶段,邀请跟吸引到像邹竟兮这样的学生本就不易,从这个角度想一想,发生如此意外,学校这样处理自己,冯老师心中倒也并无怨恨。

尽管在2班看来,忽然退群的“冯老师”很有那么些壮士断腕,于毅然决然中倍显委屈跟无奈,忍辱负重因此愈显悲凉的意味。

邹竟兮转校后的第二周,学校表面对2班的冷处理以及暗地里对整个事件如火如荼的详细调查,让全校尤其是2班以及当天与学生社团有直接联系的所有人感到不安与烦闷。

那个被清洁员发现,不偏不倚,醒目套在标志雕塑头顶上的蓝绿塑料袋更是成为这些天一切事件的导火索。

“查监控,一定要弄清这个塑料袋是哪个顽劣学生弄上去的。”校领导的大意如此。

看来,区区将冯老师从学校调离并不能将还未燃尽的愤怒全然化解,学校小论坛里瞬间充满岌岌可危的各种情绪,仿佛所有的学生都心照不宣恍然明白,这次他们中好巧不巧在这节骨眼顽劣的一个,要继续成为这件事情的“陪葬者”了。

文:刘席聿修订于:2023-08-03

“换句话讲,这对受害者非但不能形成心理层面的安慰,反倒会让受害者认为责任方本质上阴阳两套,实则对受害者的悲惨经历不仅没有产生共情甚至连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都丧失。”——《更星洛洛藏如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