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带着物资回来做知青(六零) > 第124章 一家三口

第124章 一家三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赵琦明白程元谨的意思,想了想道:“我也登报声明,和她断绝母女关系。”

沈黎看程元谨一眼,没发表意见。

程元谨道:“这是你们自己的事,你们决定就好。”

沈黎去厨房做饭,做了一锅大炖菜,里面有小酥肉,海带,白菜萝卜等各种菜,最关键的是还有肥肠和五花肉。

还没出锅,香味儿就勾的人频频咽口水。

赵琦问赵楠:“嫂子在做什么菜呢?”

“我也不知道,肯定有肉,我都闻见肉味儿了,嫂子手艺很好,做什么菜都好吃。”赵楠不吝啬夸奖。

关键是嫂子大方,舍得放油放肉。

有油有肉,就算炖木头也好吃。

不过这话她不敢说出来,怕程元谨瞪他。

徐晖几个放学回来,一进门就闻到一股肉香,嚷着问吃什么菜。

沈黎让他们去洗手:“大炖菜,里面都是你们爱吃的。”

几个孩子嗷嗷进来,洗了手涌进屋里,帮忙摆桌子拿筷子,有条不紊忙着。

赵琦和赵楠也过来帮忙。

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上,一人一大碗大炖菜,馒头是白面的,也有二和面的,还有纯杂粮的。

纯杂粮的也好吃,是玉米面豆面和小米面做的。

程元谨帅先拿了一个,到了句:“吃吧。”

沈黎也喜欢吃纯杂面的,拿了一个,赵楠也拿了一个,几个孩子喜欢吃白面馒头,一人掰了半个。

赵奇扫视众人,最后拿了一个纯杂粮的。

沈黎不动声色,给她拿了个白面馒头:“你吃这个吧,听说兵工厂那边很少吃上白面的馒头,尝尝咱们这边的白面馒头。”

赵琦感动,点头应了,拿起白面馒头默默吃起来。

这白面馒头可真好吃,麦香味浓郁扑鼻,嚼在嘴里有股甜味儿,比任何东西都好吃。

回了燕京,他妈都没请她吃一顿饭,连口水都没喝上。

沈黎又提醒她赶紧吃菜,一人一碗必须吃光。

赵琦这才看像碗里的菜,满满的一碗,像小山一样,在看别人碗里,不如她的多,更是感动。

白面小酥肉,海带,白菜萝卜土豆,一块五花肉却格外显眼,就在碗的上面。

赵茜解释:“姐,你快吃五花肉,白面馒头加五花肉最香了。”

她就爱这么吃。

沈黎也让她这样试试。

其他人也说这样像。

赵琦看一眼程元谨,见他并没说话,夹起红烧肉放馒头上,轻轻咬了一口,浓郁的肉香充斥着整个口腔。

她嚼了两下不敢再嚼,也舍不得咽下去,怕这是在做梦,梦醒了就什么也没了。

沈黎碗里有一块红烧肉,见赵琦舍不得吃,把自己碗里的红烧肉给她:“吃吧,你第一次来,多尝尝我的手艺。”

她有身孕,不能吃肉,只能多吃菜,还得配着醋吃。

赵琦盯着那块红烧,眼里含满泪水,哑着嗓子道了谢。

家里有肉,妈妈从来不会给她们夹肉吃,只有到舅舅家,妈妈给表哥殷切夹过肉。

表哥还一脸嫌弃,妈妈却极有耐心,说吃肉长个,让表哥多吃些,她下次来会多带些肉。

她们嚷着要吃肉,妈妈就会说她们吃肉浪费,女孩子家家的不能贪吃,将来婆家人会嫌弃。

这是有人第一次给她夹肉。

赵楠和赵倩也让他赶紧吃。

赵琦这才把嘴里的肉咽下去,又夹了一筷子菜,无论是肉还是菜都好吃。

她吃的很多,两个大馒头,一碗菜,连汤汁都没剩,碗干净的像舔过一样。

赵琦很不好意思,脸颊通红,要帮沈黎刷碗,好像这样能掩饰尴尬。

程元谨快她一步:“我来,你歇着吧。”

他端了所有的碗去厨房,留下一脸惊愕的赵琦。

赵茜起身去帮忙。

赵琦还在震惊,盯着厨房的门:“二哥还会干家务。”

这个时候,许多男人都不敢家务的。

程皓解释:“大姑,你别惊讶,叔叔什么都会做,洗衣服做饭刷锅刷碗,就是做的饭不好吃,我们都不喜欢,小婶也不让他做饭。”

赵琦和程皓熟悉,白他一眼:“有人给你做饭你还嫌弃。”

在兵工厂的时候,他们干了一天的活,回去还要自己做饭,吃的是黑窝窝头,喝的是清水,就这还吃不饱,这孩子还嫌弃,嫌弃什么。

有一天,赵琦见识到程元谨的手艺,也忍不住嫌弃。

心想,不怪程皓嫌弃,她这个吃了很久窝窝头的人也嫌弃呢。

饭后,沈黎领着徐蕴和程静他们睡午觉。

赵茜带着两个姐姐去西边院子里玩,顺便说些悄悄话。

等他们走了,沈黎说程元谨:“你的口气该好点儿。”

程元谨叹息:“对她们,我真好不起来,行了,我不会苛待她们,有吃有喝养着她们,她们还想怎么着,实在不行就回燕京找秦美兰去。”

赵楠三姐妹真害怕程元谨。

不过赵茜知道程元谨的脾气,对赵琦道:“别看咱哥整天摆着一张脸,人挺好,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从来没少过我的。”

赵琦羡慕:“小妹有福气。”

赵茜:“你们来了这里,也是有福气,咱们大家一起沾福气。”

她顿了顿又问赵琦:“你什么时候去登报声明?”

赵琦想也不想回答道:“明天就去。”

秦美兰看到报上的声明,直接气的昏倒在地。

她从医院里醒来,看见哥哥站在旁边,第一句话就问:“哥,那几个死丫头和我断绝了关系,我不服,我要去找他们。”

秦舅舅满脸颓废。

这段日子他不好过,他家收了人家五百块钱彩礼,工作也有了。

结果人跑了,那家人能乐意。非要让他把人送过去。

赵琦那丫头都跑了,不知道去了哪里,他打电话问过东北那边的兵工厂,赵琦根本没回去。

他上哪里找人去。

那人不管,非要让秦家赔他一个媳妇,要是不赔,让他们走着瞧。

“那丫头估摸着去找赵楠了,要不你再去一趟辽省,把那丫头带回来?”秦舅舅怕秦美兰不乐意,添油加醋拱火,“程景初没了闺女,又会笼络人,我怕你的三个闺女被她笼络了去,你说你不是白养她们了。”

“她就是个贱人,想要抢我闺女,我绝不让她如愿。”秦美兰也想到了这一点,起身要下床去辽省。

秦舅舅扶着她穿上鞋:“票我都给你买好了,你今天就可以去,无论如何把赵琦和赵楠带回来一个。”

不然他不好交差。

秦美兰当即答应,走到医院外边,冷风一吹,她瞬间清醒:“哥,她们和我断绝了关系,我能把人带回来吗?”

别到时候又碰一鼻子灰。

秦舅舅:“带不回来也要带回来。”

秦美兰不放心,往厂里打了个电话,找到赵楠,让他喊赵琦接电话。

赵琦正在制药厂,听见秦美兰找自己,立刻过来接电话。

她不等秦美兰开口,直接道:“咱们已经没关系了,你以后别打电话了,守着你的娘家侄子过日子吧。”

电话另一头,秦美兰大声叫嚷:“你是我生的,竟然和我断绝关系,你还有没有良心。”

“我爸爸出事,你选择和爸爸离婚的时候,你有良心吗,都说有其母必有其女,我们都是遗传了你,你也别来找我们,我们不会跟你回去,那八百块钱就当我们三个人的嫁妆了。等你老了会当抚养费还给你。”

赵琦说完直接挂了电话,对保卫科的人说:“再有燕京打来的电话,不用喊我们接听,要是有人来找,直接撵出去就行。”

制药厂发生的事,沈黎很快就知道了。

她听了一笑了之,带着几个孩子去上课,回来就去西边的地里忙活。

红山大队那边很给力,给了他们两千棵果苗,一家几十棵,剩下的沈黎全种在了西边的地里,最后没种下的,就种在了院子里外。

等过两年挂了果,随时能吃到甜美多汁的水果。

院子里的空地没有闲着,沈黎种了各种蔬菜,太阳一照,暖风一吹,小青菜冒出芽来,韭菜,生菜,油麦菜,小油菜,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苗,绿油油一片,一眼望去很是好看。

有人从院门口经过,进来看一眼便喜欢上了,找沈黎讨要几颗菜苗。

沈黎知道会有这种情况,种的菜苗多,谁来要就匀给谁几颗。

五月初小油菜便能吃了。

沈黎一早起来,去地里摘了点小油菜,准备清炒小油菜。

程元谨领着几个孩子跑步回来,洗了手过来帮忙,往院子里的菜地看去,忍不住赞赏,“满园绿色,再过半个月咱家不缺菜了,不用大队那边给送了。”

“谁说不是呢。”沈黎热上馒头,开始洗油菜,又捞出来几个鸭蛋,打算一人煮一个。

几个孩子去屋里晨读。

早饭好了,沈黎喊他们过来吃饭。

赵倩领着孩子出来,洗了手帮着收拾桌子拿筷子。

他们第一次吃这么小的油菜。

沈黎又舍得放油,炒了一小盘,根本不够吃,让沈黎中午再炒。

沈黎笑了:“不能再炒小油菜了,中午给你们炖鱼吃,鲈鱼炖豆腐,有几天没吃了。”

相比青菜,他们都愿意吃肉,无论是猪肉还是鱼肉。

这边靠海,他们经常能吃到鱼肉。

饭后几个孩子去上学,程元谨去营区,收拾好一切,沈黎才去学校。

走到学校见到了张校长。

张校长一脸肃穆,沈黎就问她怎么了。

“还能怎么着,学校里学生打架,两家人为此打起来了。”张校长,“这事儿你别管,你还怀着孕呢,我去看看,一个个吃饱了撑的,打架打到学校来了。”

沈黎不是领导,自然不会管这闲事儿,见张校长皱眉,忍不住提醒:“家长教育不好孩子,就把孩子领回去,什么时候教育好了,什么时候再送来。”

那些家长赶来学校闹,就是觉得他们的孩子是军人子弟,学校不敢随意开除他们的孩子。

张校长要是真让他们把孩子领回去,那些家长肯定害怕。

以后再也不敢因为打架的事儿,闹到学校来了。

他们也不说开除,就不让你来上学,看耽误谁家孩子,看谁着急。

半个小时后,沈黎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张校长走进来,拍着沈黎的肩膀道:“还真让你说对了,一听我让他们把孩子带回去,就开始求情了,不过我没心软,得让他们反省几天。”

以前她就是太心软,觉得孩子调皮没什么,教育几句就行了。

这些人才无法无天。

沈黎又趁机提议:“咱们学校好像没举办过什么活动,端午要到了,趁着这次机会,每个班都拿出一个节目,组织一次活动怎么样,就叫庆祝农忙迎端午。”

张校长迟疑:“这是好事儿,但节目不得花钱,咱们没那么多钱。”

沈黎把改好的作业收起来:“这件事您就放心,我去给您拉赞助,罐头厂、制糖厂,制药厂都有钱,您说个数?”

张校长:“不能低于二百?”

她不确定沈黎能拉到多少赞助。

沈黎一口答应,上完最后一节课直接回家,回到家就开始做饭。

下午直接去了制药厂,找他爸商议赞助的事儿。

沈玉清非常支持沈黎的决定,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问她要多少钱?

沈黎伸出两根手指,示意要二百。

沈玉清不知道,看着两根手指有些为难道:“两千,有点多,但也能给。”

沈黎想办高中,自然不会拒绝,直接拍手:“那就这么决定了。”

她和沈玉清说了会儿家常,突然想起一件事,道:“爸,我表哥要去前线了。”

沈玉清惊得一下子坐起来:“他怎么突然要去前线?”

前线在打仗,随时掉脑袋,陈烁这是想干什么。

沈黎解释:“您别着急,他有这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最近才决定了,也不知道和外婆商量了没有。”

沈玉清不放心这个便宜外甥立,刻给陈家那边打电话。

电话是陈家大舅接的,得知儿子去前线,一点不意外,还安慰沈玉清:“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我不能拦着。”

他拦了不是一次两次,可惜没什么用。

只能求老天保佑儿子能平安回来。

这件事老娘还不知道呢,要是知道了,指不定多伤心呢。

沈玉清挂了电话,对沈黎道:“你舅舅家应该知道了,说起来这也是他们家的事儿,我管不了你也管不了,随他去吧。”

沈黎点头,知道家里一切都好,就去了洪山大队,找制糖厂和罐头厂要赞助。

那边也痛快,沈黎伸出两根手指,也直接给了两千。

别说两千,就是沈黎要五千,他们也给。

要不是有沈黎,他们不会有今天。

加起来一共是六千,沈黎回到学校,见到张校长就道:“事情都成了,这下您可以放心了。”

张校长笑了:“还得是你办事,二百块钱说有就有了,行,这次活动就由你来办吧。”

“我不行,我事情多,又有了孩子,还是交给别的老师吧。”沈黎说这话,拿出一个大提包,直接把钱给张校长,“钱都在这里,我觉得咱们可以办高中部了。”

省的孩子们去县里上学,虽然不远,但部队这边最好有自己的高中部,培养一些特殊人才,将来好为国家出力。

张校长接过提包,以为没多沉,到手后差点掉地上,她惊讶看着沈黎:“你这是要了多少赞助。”

二百块可不是这个重量。

沈黎深处六根手指:“一共六千块,可以多盖几间教室,不仅教室有了,就连图书室也能有。”

再过几年,形式放开,那些书都能见天日了。

张校长惊得合不拢嘴:“你说多少?”

六千?

这也太多了,直接翻了几十倍。

沈黎点头:“没办法,我没说话,就神了两个手指头,他们一家给两千,这钱先放您这里,盖学校的事该批准了。”

*

沈黎回到家,见家里一个人没有,就去厨房做饭,一看厨房里做好了饭,却不见几个孩子。

她看了看,屋里没人,院子里也没人,就喊了一声,西边传来几个孩子的声音,听见沈黎回来了,小跑着回家,高兴地围着沈黎喊小婶。

沈黎就问她们做什么去了。

赵茜解释:“咱们地里有草,我带着他们去拔草了,没踩到庄稼,我们都很小心。”

“你们怎么知道去地里薅草了。”沈黎奇怪,她也没说啊。

赵茜解释:“我哥说的,他回来还去地里薅草呢。不知道从哪里弄来几个瓜苗,都种在地里了。”

沈黎明白了,几个孩子稀罕瓜,这是要护着西瓜长大呢。

晚饭后,孩子们都睡下,沈黎问程元谨,从哪里弄得瓜苗。

程元谨道:“给人要的,不仅有瓜苗,还有葡萄苗,就种在院外,回头打一个棚子,到时候就能吃到葡萄了。”

他还问沈黎去了哪里。

沈黎把拉赞助的事儿说了:“我想着几个孩子要上高中,去县里不方便,就早早办了吧。”

程元谨叹息:“你真是操不完的心。”

有了赞助,节目很顺利,参加活动的礼品很丰厚,钢笔,笔记本,作业本,铅笔,凡是参与的,都有奖励。

不过打架的两家没有,他们气不过去找张校长。

张校长直接批评他们,思想不端正。

本来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说开了也就好了,他们倒好,不仅不教导孩子,还帮着孩子打架,就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家长。

她还扬言,谁在学校里打架,以后不能参加学校里的一切活动,更不用想奖品了。

自从那以后,学校里再没出现过打架的情况。

学校里的事情办完,就开始盖房子,准备建立高中部。

六月份,夏至嫁给了副营张根,来了军区大约。

七月,孟琳琳和陈副团结婚。

沈黎介绍的四对新人,因为一些原因,最后成了两对结婚。

王芳有钱,买了工作,提前回城。

张情嫁给了县里教育局长的儿子。

八月初,刘青黛生儿一对双胎儿子,大院里知道沈黎开的药,想要儿子的人给都来找沈黎,俨然把沈黎当成了送子娘娘。

不过沈黎没给看,让他们去医院找赵晓雅。

赵晓雅表现优秀,提前成为正式医生。

九月份联合收割机做出来,送到了洪山大队,洪山大队所有人有高兴,特意来看望沈黎,顺便给沈黎送东西。

九月末,市里成立了家电厂,开始研究洗衣机,空调电视机等家电。

十月初,沈黎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程思峥,所有收到消息的人都来了。

就连远在燕京的沈槐山和陈桂香夫妻都来了,陈家也来了人。

十一月,孤儿院成立,当月收了十几个孤儿。

十二月,程明远等人洗刷冤屈,可以回燕京,可他们并没回去,选择了留在洪山大队。

因为沈黎邀请,程明远夫妻两人正是成了军区的高中老师。

两人都是大学文凭,学校特意给他们准备了院子。

几个孩子也都来军区上学。

年底,程景初也来了军区,担任高中部的校长,她也分到了房子,把几个孩子都接了过去。

沈黎这边终于安静了,一家三口有些不适应。

程元谨却道:“走了好,再也没人打扰咱们了。”

沈黎道:“你帮我看孩子?”

程元谨摇头:“我在家能帮你看着,我去了军区就看不了了,你可以把孩子带到学校去,让表嫂和妈帮你带着,你们谁不上课谁就带着孩子,别人家都是这么过来的,表哥也能帮忙,赵琦也能帮你看孩子。我看出来,秦美兰的三个女儿彻底被你收服了。”

“那是秦美兰倒霉。”沈黎笑着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