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士子梦 > 第3章 恋情受阻

第3章 恋情受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与湘灵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之后,白居易暂时将考进士抛之脑后,一心留在符离与爱人耳鬓厮磨。虽与张彻、贾谏等士子共勉学,却一颗心长向湘灵处留恋,白居易常借口找同学切磋诗艺而偷偷和湘灵约会,时间一久,终于在一次同学上门拜访时被母亲得知真相。一场爱恋,少男少女在其中看到满心的欢喜,可白母却一腔愤怒。因为在当时,士族不与平民通婚,白家三代为官,而湘灵却是一名村姑,如此门不当户不对,这姻缘如何圆满?母亲对于湘灵的态度让白居易很是为难,他不敢顶撞母亲,又实在不愿意放弃爱人,纠结之间,时光匆匆过了两年。贞元九年,白季庚从襄阳写信让一家老小到襄阳团聚,白居易手握团圆家书,却欢喜不起来,一切好似又回到了多年前那个来不及说再见的午后:难道真的要和湘灵分手吗?白居易的一首《潜别离》表达了他痛苦的心声:“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这里既有对两人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决绝。一路颠簸到了襄阳,痛别爱人的白居易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不再读书习字,甚至连笔都很少拿起。蹉跎了半年有余,曾经16岁便能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天才少年泯然众人,而白家也在此时,发生了重大变故。公元794年,贞元十年,白父白季庚于襄阳去世,按照习俗,白居易扶父亲灵柩回乡需守丧三年。

回到符离,白居易和湘灵再度重逢,两人互诉衷肠,感情日趋浓烈,双方都发誓相爱永远,不负少年之约。然而父亲的去世让白家失去了靠山,母亲因此患上了失心疯,看着一大家子的老弱病残,白居易终于下定决心走上仕途,他开始每日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像少时一样认真却比从前更加努力。在守丧三年的苦读岁月里,湘灵的温存陪伴是白居易唯一的慰藉,“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然而这秘密恋情终究不被白母容忍,守丧期满,白居易便被母亲打发去浮梁大哥处。分别期间,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第一首题为《寄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第二首《寒闺夜》:“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第三首《长相思》:“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从这三首诗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十七年的相处和八年的相恋后,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之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然而,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二月,白居易二十九岁以第四名考上了进士:“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春风得意之时,他想着他已经做到“金榜题名”,母亲该同意他和湘灵的婚事了,幻想着“洞房花烛夜”,九月白居易回到符离家中。在全家欢聚、庆贺成功之时,白居易正式向母亲提出了娶湘灵为妻的请求。然而,性格偏狭、固执的母亲,还是断然拒绝了。在符离住了十个月,母亲的态度始终是坚决的。无奈之下,白居易非常痛苦地离开了家,离开了符离。当时,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写了题为《生离别》的诗:”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年未三十生白发”!白居易三十未到,就已生白发,可见相思之苦了。其中“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人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四句,则反映了他和湘灵对婚姻的绝望情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